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作家→人生经历→作品内容→总体风格目录1、陶渊明2、骆宾王3、王勃4、陈子昂5、王维6、孟浩然7、高适8、王之涣9、王昌龄10、李白11、岑参12、杜甫13、韩愈14、韦应物15、元稹16、白居易17、刘禹锡18、柳宗元19、李贺20、李商隐21、杜牧22、欧阳修23、王安石24、苏轼25、陆游26、辛弃疾27、李清照28、柳永29、李煜30、马致远1、陶渊明先做几年小官,后辞官归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朴实自然,悠然冲淡作品:《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陶潜(365—427年)东晋文学家,诗人。字渊明,一说名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人。东晋末、南朝宋之间的杰出诗人。少好读书,兼谙玄佛。曾为州祭酒、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所作诗文多描写农村景色,以《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诗》等为代表作,今存《陶渊明集》。陶渊明生活在没落的官宦家庭,少年时受玄学影响,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闲居乡里多年。他在二十九岁出仕,经历了十三年时宦时隐的生活,其间发生了桓玄谋位、刘裕起兵等政治风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政治的黑暗,由是更加渴望返归田园,摆脱为「口腹自役」的生活,保持纯真质朴的1本性。四十一岁时,因家贫,求为彭泽县令,为官八十余日便借故辞官,赋《归去来辞》,息绝交游,不再出仕,躬耕自资,饮酒赋诗,自娱心志。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高洁孤傲的人格和「桃花源」的理想,以及诗意化的生活情趣,对后世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2、骆宾王仕途受挫,起而造反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擅长铺陈,圆熟流转作品《在狱咏蝉》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字观光,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做.骆宾王是初唐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33、王勃、王勃少时家贫,出仕废官怀乡送友意境开阔,清新质朴作品《杜少甫之任蜀川》杜少甫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4、陈子昂慷慨任侠,株连下狱忧国忧民,生不逢时激情奔放,刚健质朴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2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