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课堂,扎实阅读训练——林西镇寄宿制小学语文课题实验总结把语文学习过程提纯,就是“读”和“写”,阅读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质疑,这既是一种阅读鉴赏,也是一种智慧的启迪。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都被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无论伟大还是渺小,我们都是池鱼和羁鸟,而阅读却可以为我们提供了浩瀚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使我们得以畅游其中,获得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开阔视野;阅读还可以让我们吮吸精华甘露,品味甜蜜浆果,培养我们的思辩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更能得到情感的陶冶、精神的享受。“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不断地沿袭使用,就是因为它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我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践行“批注式”阅读方法,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操作体系构建研究”课题实验,遵从“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进行了“批注式阅读”的尝试。两年多的光阴里,在我们的每一个教学场景中都留下了批注阅读的痕迹,从杂乱到有序,从摸索到创新,从尝试到经验,我们为此付出了许多的努力。现在,就将我们的实践历程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一、改革课堂教学,提高阅读实效帮助学生“学会”固然重要,“会学”则是学习的更高一个层次。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是要让学生具备高效学习的方法,并懂得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批注”作为一种古老而实用的阅读方法。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积累,更是学习方法的习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和品位的提升。学生一旦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他们在长期的阅读中,在日积月累的独立思考中,会不断地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这些方法的习得,都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批注,个体自述,展示批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总结评价,扩展批注,学以致用,课外批注等方法来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把动态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完成语言训练的任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指导有方,指导无痕”应是语文课堂的一种境界。1、上批注示范课,请专家点评。让一些比较有想法的教师上批注示范课,聘请县教研室的领导到学校结合课例进行指导、点拨。李艳华老师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就曾得到了韩主任、范老师的悉心指导。韩主任着重指出,批注是一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整个教学过程不能虚设形式,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自主阅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2、开展阅读教学经验交流会。让所有的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批注经验、体会或困惑,大家进行交流、切磋,分享经验,达成共识,解决困惑。老师们根据个人的文化积淀、知识结构、自身素养、所任班级具体的教情、学情、教材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批注教学方法。有“三读三品法”,有“六步批注法”,还有注释批注法、提要批注法、批语批注法、警语批注法等等。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文本符号进行解码、注释,在自己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教师在课堂中积极转化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而自己则作为学生思维和情感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倡导自主、开放的阅读思想,营造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活力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并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积极组织学生交流对话。让学生的心灵在与文本蜜语中,实现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生命的轻舞飞扬。“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萧伯纳也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而这样的批注学习必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形成阅读个性,享受阅读魅力。在交流中,我们还梳理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