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课堂,高效教学湖南省宁乡县滨江小学王卫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实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实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项有效教育方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实效性、高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一、准确解读教材,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资源,它不仅提供了“教什么”,还包含了“怎样教”的信息。怎样准确把握教材呢?我是这样做的:1、换角度,依学定教对教材进行教学处理,好像只是在研究教材,其实不然,要处理好教材,首先要考虑学生学习相关教材时的心理。依学定教是处理教材的第一条策略。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会借助不同工具(不含圆规)画圆”和“会用圆规画圆”是本课两个具体教学目标,教材中先安排让学生尝试借助不同的工具画圆,再探索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样安排,意图之一是体现了工具(圆规)的产生过程但是,我认为,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了圆规,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尝试用圆规画过圆,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想探究,如果老师问“你们想用什么工具来画圆”时,学生十有八九会说“圆规”。如果此时不让学生用圆规画圆,而是借助各种不同的工具来画,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工具能画圆,但都有局限性,画圆一般还用圆规。既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会造成教学的自相矛盾:刚才学生说要用圆规画圆,老师不让用,现在却又说用圆规画圆方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异口同声说“想用圆规画圆”时,我就引导学生先学习“用圆规画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抓关键,突出重点在具体的某个课时的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决定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换一种说法,教材中的关键是教学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关键,就是抓住了重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比如三年级“认识分数”一课,教材用整整一个版面让学生认识“”,认识是认识分数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突出这一重点,就要仔细研究教材中一个版面的内容,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过程。3.巧设计,分散难点教材的难点往往是指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或是最容易引起混淆和产生错误的。在研究教材时,要估计哪部分是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或是最容易引起混淆和错误的,从而把握教材的难点。这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充分钻研,对学生充分了解,从而作出恰当的处理,进行有效的预设。比如四年级“认识三角形”,难点之一是“10cm、6cm、4cm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三角形?”,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从“两条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的认识提升到“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我在教学中巧妙地铺垫、组织探索与练习,将难点分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品意图,有数学味数学课应该有浓浓的数学味。数学味是一种比较感性的、口语化的表述。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其本质应该是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用数学的思维去研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数学的方式不断地促进学生对已有认知结构进行完善和重组,以实现对数学基础结构的同化或顺应,包括知识、方法、价值观等,并促进人的心智的发展,最终获得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认识面积单位”一课,重视让学生充分体验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重视让学生充分经历“1平方厘米、1平方米和1平方分米”等概念的建立过程,上出了浓浓的数学味。二、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切入点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