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1.莫被假象迷惑双眼教师播放视频“海市蜃楼”。教师引导: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课件展示:社会中的真假难辨。医生给病人看病,必须识别病情表现出来的一些假象,才能对症下药;公安人员侦破案件,必须识别案件现场表现出来的一些假象,才能找到真正的犯罪嫌疑人;消费者购买商品,必须识别假冒伪劣商品,才能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应聘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必须识别合同中的一些不合理的甚至带有诈骗性质的现象,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生明确:学会识别假象,学会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复杂性教师课件展示讲解故事“慈善家的谎话”“古堡擒凶”。理解认识到: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事物是复杂多样并且不断变化的,往往是真象和假象混杂,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同在。小组讨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的含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3.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课件展示:在我们的生活中,天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有的人主动护送迷路的老人;有的人仗势欺人,欺负弱小。◆有的人自觉捡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箱内;有的人随意践踏草坪,污损洁净的墙壁。◆有的人为寻找丢失物品的失主在路边苦等;有的人顺手牵羊拿走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的人为了国家的安宁,昼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痛快,搅得四邻不安。◆有的人为了百姓的生计废寝忘食,任劳任怨;有的人为了升官发财投机钻营、费尽心机。◆有的人奉公守法,主动缴纳税款;有的人虽有千万财产,却偷税漏税。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小组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的生活。然而一些人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所谓“科学算命”,利用信息网络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分析说明:(1)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所谓的“科学算命”?(2)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文明上网?教师引导,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辨是非。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哪些不良诱惑?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不良诱惑:(1)好友小丁邀你上课期间去网吧玩游戏。(2)朋友请你吃糖(实际是软性毒品),并帮他贩卖。(3)有人向你出售黄色书刊。(4)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5)星期六,朋友邀你搓麻将赌博。(6)有人向你散发“传销”材料,并邀你加入。(7)一位母亲声泪俱下地对记者说,“网吧是个迷潭,网聊、网恋就像两条毒蛇一样,缠住了我们的孩子。”(8)一名经常上网的学生说:“自己也知道上网不好,花钱费力,可上网有瘾,自己管不住自己,老是想着惦着。”◆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1)损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3)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1)避开诱因。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还可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2)学会拒绝。用技巧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高自制力。(3)联想后果。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诱惑。(4)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5)专时专用。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专时专用,使自己的生活有序、充实,从而增强抵抗力。(6)请人监督。请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等监督自己的行为。在他们的不断鼓励、鞭策下,战胜不良诱惑。(7)请学生自己写一句拒绝“黄、赌、毒、网瘾”和“传销”等不良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