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并背诵这首诗。2、理解这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4、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歌隽永的语言。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关于普希金作品、普希金城的相关图片,配乐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投影显示课题)(一)导入新课美丽的画面,美妙的歌声,总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然而,一首歌里却这样唱道: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几个形象的比喻句,给我们勾勒出了真实的生活。我们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寒风苦雨、坑坑洼洼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普希金的诗歌名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听听诗人给我们的叮嘱。(板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二)投影显示全诗浏览诗歌,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并板书。1、了解写作背景、感悟道理。2、品味诗歌语言。3、了解诗人、诵读积累。(三)请大家自由朗读,熟悉这首诗。(生集体朗读诗歌。要求读得准确流利,声音洪亮。)(师板书强调:“瞬”的音、形,“瞬息”意思。)(投影显示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师概述。)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1825年12月14日,一群出身贵族而思想激进的俄罗斯青年军官,为了推翻沙皇专制政体,利用新沙皇宣誓就职之机,在彼得堡参政院广场举行起义,后世即称这次起义为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失败后,五位领袖被处以绞刑,一百二十一位参与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这些十二月党人,不仅出身名门贵族,而且大多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普希金不是十二月党人,但普希金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他们的政治策划。1825年起义爆发时,普希金仍在南方流放地,次年(1826)获赦回返莫斯科后,即发表了歌颂十二月党人的诗章《寄西伯利亚囚徒》等。从这一点而言,普希金确实“是十二月党人的歌者,是他们的宣传家”。这首诗是诗人普希金在流放期间,就是被沙皇放逐到很远很远,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时,题写在邻居15岁女儿纪念册上的一首诗。(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师:既然是大诗人写给小孩子的诗,那么这首诗我们可以试着用说话的方式来读。(师范读诗歌。)师:你们自己试着用这样的方式读一读。(生自由试读诗歌。)师:请反复阅读这首诗,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和周围的同学商议一下,可以提出你们共同的疑问,也可以推荐诗中的句子供大家品味。(生朗读,思考,品味,交流。)五、引导理解诗句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2、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话的意思。(结合普希金的人生经历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过去的一切经历,不管他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回忆起来都是美好的。这样看来,被流放的日子,也成为普希金人生“亲切的怀恋”。3、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欺骗”就是生活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可能会偏离了我们的设想。生活中,我们付出很多却没有相应回报;我们平常说话、做事有时不被家长、老师和同学理解,这都可以理解为生活欺骗了自己。我们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当时正是沙皇黑暗统治时期,诗人一生倾向革命,坚持真理,追求光明,却遭到流放。从这个意义上看,的确是黑暗的现实生活欺骗了诗人。4、怎样理解“假如”一词?该诗以一个假设句破题,劈头就是一个“假如”,此时26岁的普希金,面对的是一个涉世未深、无忧无虑的小姑娘,他宛如一位饱经风霜而又无比温厚的长者,又如一位慈爱的园丁,仿佛生怕碰伤这棵幼苗,于是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