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巴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⑵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⑵品味文本,指导学生探究阅读,使学生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⑵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与度量,感悟人格、人性与道德,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二、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2、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3、课堂探讨:⑴教师导入学生自主探究(7分钟)同学们,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就有特定的思维方式、处世方法。《小狗包弟》写的就是巴金在十年动乱那样一个特殊社会环境中的典型事件。通过访问,你们对本文的时代背景已经有所了解,那么请你们带着访问后的感受去自主探索。请快速阅读(训练速读能力),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把下列问题在文中找出来:①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将语段或语句划出并认真体味);②找出作者过渡的语句并体会其妙处(圈点勾画,简要点评);③找出描写的小狗(尤其是包弟)讨人喜爱(令人感动)的地方和令人悲伤的地方,并仔细体味;1④找出写作者对包弟的感情变化的地方并体会其心理变化过程;⑤找出作者悲伤自责的语句并认真思考。☆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并记录掌握。⑵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同学们,刚才你们都读了巴金反映文革动乱时人们心态的《小狗包弟》,大家的感受和发现肯定是各不相同的,各有认识深刻的地方和发现的问题。现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首先探究你们自己发现的问题,然后探究老师提供的问题。①你对特定环境里的“狗性”和人性是怎样认识的?(主要结合第一段讨论)②从包弟的讨人喜爱到它被送上解剖桌,你是怎样认识的?(要做客观的、全面的、设身处地的分析)③巴金送走包弟先感到“轻松”,随后又感到“沉重”,这个心理变化说明了什么?④你对巴金所受的“熬煎”是怎样的认识的?☆思考领悟:本文写作的基调是什么?为什么作者如此确定?☆品味鉴赏:本文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⑶班级交流(20分钟)①整体把握能力、提炼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A、找1-2名学生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及本文主题思想,教师指导其怎样抓关键问题、怎样口头语言表述。B、教师点拨指导阅读表达技巧。②现在请同学们交流合作探究的结果,每组一名代表,选一个认为本组探究得最有深度的问题交流。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的表述有哪些值得借鉴,哪些值得商榷,然后发表不同意见。要求语言尽量简洁,逻辑尽量严密。前面小组代表谈过的讨论过的问题,后面小组代表不再重复,实在有问题放在课后。(举手抢答确定小组代表发言顺序或按题序由各小组举手抢答)☆各组代表交流;学生插话后,教师对学生的见解以讨论插话的形式给以点拨明确,重点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点拨要点如下:※关于特定环境的“狗性”和“人性”问题。A、狗在普通动物中最讲情义,这种动物的本性是忠诚于主人,护“主”,俗语有“忠实走狗”;它不见利忘义,也不明哲保身。它的反面典型是什么?(狼)“白眼狼”,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即可为证。B、人,高级动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分自我保护的本能甚至说自私的本性就表现出来了,特别是文革中到处是非颠倒,人情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