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实录及赏评作者:贾志敏,李蘑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2017年第7期一、从课文标题切入,把握课文大意师:我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一个小朋友说:“老师,老师。”我请他进来:“干什么呀?”他说:“你会脑筋急转弯吗?”我说:“会一点儿,试试看。”他出了四个脑筋急转弯我猜对了三个。第一个问:“什么鱼不会游?”我说:“木鱼,庙里面敲的木鱼不会游。”他又问:“什么鸟不会飞?”我说:“鸵鸟。”他又问:“什么牛不吃草?”生:蜗牛。师:蜗牛,对了。他又问:“什么虎不咬人?”生:壁虎。师:(板书“虎”)虎,虎字头,跟我念,虎。生:虎。师:什么虎不咬人?生:壁虎。师:小朋友都猜出来了,我都不会。(板书“壁”字)“壁”是“墙壁”的“壁”,下边一个“土”。跟我念,壁。生:壁。师:壁虎。生:壁虎。评析:“小朋友都猜出来了,我都不会”,这样的课堂语言既幽默,又饱含意味,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鼓励学生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做感情铺垫。贾老师采用小朋友喜欢的脑筋急转弯问答形式,引出“壁虎”,先板书,再教会学生读“壁虎”。细细琢磨,基于一年级小朋友的经验,这里面暗含了一个“认知矛盾”,即壁虎与小朋友熟知的咬人的老虎有什么区别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下面顺势讲授关于壁虎的知识。师:壁虎是一种爬行的小动物,有四肢,四肢上有膜,膝盖上有吸盘,吸在墙上。到了黄昏壁虎在墙上吃一些小虫,像蚊子啊,苍蝇啊,所以壁虎是人类的好朋友。壁虎最大的特点是有一条长长的尾巴。(给板书的小壁虎补画一条尾巴)这条尾巴呀,能保护壁虎,能自动脱落,脱落以后过段时间自己会长出来,叫作再生。(拿出“小壁虎”“壁虎妈妈”的图片)今天他离开了他的妈妈,这个壁虎有妈妈,所以这是条小壁虎。评析:关于壁虎的知识讲授这一教学片段很精彩,饱含育人因子。(1)讲授简洁明了,富有逻辑性,很有层次感。先整体描述壁虎这种爬行小动物,然后介绍它的一般特点,最后介绍“壁虎最大的特点”——尾巴有再生功能。这种知识讲授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口语表达能力。(2)讲授渗透人文因素,注重育人价值。如“壁虎是人类的好朋友”。(3)在教学结构上,突出小壁虎“一条长长的尾巴”,既紧扣标题,又有利于下面课文内容教学顺利展开。(4)运用“小壁虎”“壁虎妈妈”等图片教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认知难度从而促进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师:小壁虎的尾巴呢,能起一个作用,能保护他自己。(板书“尾巴”)跟我念,尾巴。(生念两遍)“巴”是轻声,尾巴。生:尾巴。师:有一天,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结果被一条蛇咬住了尾巴,他一挣。挣,zhQng°(师范读,生跟读。请一生走到讲台前)老师抓住你,坏人抓住你,你一挣就逃跑了。(师把小朋友抓住,生一挣)这就叫挣,坐下。评析:贾老师用情境化表演来让学生理解“挣”的意义,形象生动,小学生易于理解,这样教学也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师:他一挣,把这条尾巴给挣断了。(把黑板上小壁虎的尾巴擦去)挣断以后呢,他就逃跑了。没了尾巴,多难看啊,他想去问人家借。第一个去问小鱼姐姐(出示“小鱼”图片)借尾巴。小鱼说:不借给你,我的尾巴有自己的用处,要拨水!他借不到尾巴就不高兴了,就去问牛伯伯(出示“老牛”图片)借。老牛说:我的尾巴不能借给你,我要赶蝇子呢。他借不到尾巴很失望,就爬呀爬,去问燕子阿姨(出示“燕子”图片)借。燕子说:不行不行,我的尾巴要掌握方向呢。他借不到尾巴,很失望,就回到了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壁虎妈妈(出示“壁虎妈妈”图片)。壁虎妈妈说:傻孩子……什么叫“傻孩子”啊?评析: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讲解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生动、有趣。这是听读学习法,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后面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做铺垫。生:笨孩子。师:“笨孩子,你怎么不懂啊!你回过头去看看。”他回过头一看,又一条尾巴长出来了今天我们学的这一篇课文呢,真有意思。(师板书:小壁虎尾巴)这里少了一个字。生:借。(师板书“借”,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