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4、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以及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感情变化的原因。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首,叫《月光曲》(板书:月光曲。)《月光曲》怎样谱成的呢?这,还有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看谁能把这个传说说给家听听。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跟父亲学音乐,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十岁举行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和庸俗。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为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2、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3、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4、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5、这两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6、学生默读后思考讨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2-7),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8-结束)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谈话)3、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本段话的含义。(1)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的相互体贴,这种感情非常可贵,十分感人。)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读出感情。(2)、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会怎么想?(其实她非常想听到我的演奏。只是因为穷.买入场券。我何不为他们弹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进茅屋弹琴。)4、贝多芬走进茅屋,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5、找找书上的语句,贝多芬怎样做的?6、找找盲姑娘的反应,读一读。重点理解“纯熟”的含义。(很熟练,本文指弹琴的技术熟练,功夫过硬。)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当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就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是发白内心的赞美;“感情多深哪!”,表现她对曲子有了共鸣;“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表现她内心的激动。)练读盲姑娘的话。注意两个“!”。7、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会怎么想?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8、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的?(琴声。)9、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四、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6月光曲散步(听)谈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