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文言文课例分析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许俊霞《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以下呈现两位教师的课堂“品美”环节,然后略做分析。案例展示:课例一:“读写结合式”鉴赏课例教师在“深情导入——听读课文,营造氛围——互读课文,体会美感”三个环节以后,进入了“研读赏析,写景妙处”和“精彩句子,写作鉴赏”两个环节,以此来突出文章重点,突破难点。最后还进行了“知人论世,体会情感”和“品读结尾,引发思索”的环节。我们这样动情而陶醉的读过此文,是到了该用心赏赏这人间美景的时候了!(板书:赏)师:在本文中作者把对春景的描写,集中在了哪一段?生:第二段师:其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呢?生:大地水山柳麦人鸟鱼一切动物师:作者是如何在短短187个字内,将这8种景物的特点尽显于纸面的呢?这真的是值得我们去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呀!那么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研究,六人为一小组,从这8种景物任选一处,小组合作,一起去探究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刻画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来。鉴赏作者笔下春景美在何处?幻灯展示:我们小组发现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春景妙哉、妙哉!“——句写得好,因为它运用了——,为我们展现了————的特点。”(可以从炼字、修辞、感官、表达方式、观察角度、和情景结合等角度来谈谈)(教师相机补充)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教师引导鉴赏: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高柳夹堤”,高柳向上伸展,(纵向),夹堤:向前伸展(横向)空间的变化。“土膏微润”,微润说明其中有水分,不是干旱的土地,是软溶溶的春泥,生命就在其中滋长一望空阔,为什么不用“一望无际”呢?空阔既写出了空间的开阔,又写出了心情的舒畅,可谓情景交融。“若脱笼之鹄”。比喻修辞,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只天鹅而不是一只鸟呢?留下一个问题?生1尝试鉴赏: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于时冰皮始解”,水面的冰层已经很薄了,有吹弹即破之感,春已经到来,冬还未褪去,乍暖还寒。“波色乍明”,乍:初、始,突然,突然间的闪亮,耀眼,压抑了一冬的灰暗,一下子被水面的波光刺破。“鳞浪层层”,像鱼鳞一般层层波动,因为有春风的吹拂,化静为动。“清澈见底”,净,水的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晶晶然,亮晶晶的样子,阳光与波光相辉映。镜子刚一打开猛然间反射出的光线有些刺眼,有些寒意,正如此时水面的光是冷的,因为北方春刚刚破土而出,乍暖还寒,所以是冷光。师:我们现在不缺光,我们有无数耀眼的彩光,从霓虹灯到各种扑朔迷离的屏幕,从超大的电影到极细腻的LED指示牌……可是,你看到了这粼粼波光了吗?你看得见星光吗?你看得见晨曦吗?你看得见晚霞吗?你看得见风吹开云翳的那一瞬间吗?你看得见雪花自由自在地反射着阳光飞舞吗?看到过雨滴从丝丝缕缕的斜拉飘飞,到饱满圆润,垂直降落,掷地有声的过程吗?生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山峦为晴雪所洗”,拟人的修辞,被阳光下的雪水洗净之美,山间林木有种清新干净之感,雪撑不住快要化了,因为春天要来了。“娟然如拭”,联想,紧承上句,就像是有人特意刚刚擦洗过一样,赋予了雪水人的感情。“鲜妍明媚”,到了春,山的颜色就开始丰富了起来,像穿着花衣的女子,从视觉、色彩的角度来写。“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比喻的修辞,作者写山用倩女新装作喻,像女孩子刚洗过脸,梳好发髻,最清丽端庄美好的样子用形象化的描写春山的形色两美。而不把山比作巨人或者父亲,正体现早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