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送小校园文化资料VIP免费

送小校园文化资料_第1页
1/13
送小校园文化资料_第2页
2/13
送小校园文化资料_第3页
3/13
河洛文化滥觞地伏羲在此降龙马在孟津县送庄镇的西部,有个村庄叫负图村。距负图村西南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村庄,叫卦沟村。别看这两个村庄不大,但对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言,这里可以算是发祥地之一了。相传在距今六七千年前,这一带土地肥美,气候宜人,水草丰满。从很早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后来,伏羲氏来到了这里,教人们做网用于渔猎和饲养家畜,人们的生活才有了保障。不过,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伏羲氏,功绩远远不止这些。他造书契,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方式。他还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先后发明了陶埙、琴瑟等乐器,并亲自创作乐曲歌谣,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反其天真”。但是,伏羲的最大功绩还属创立八卦。在神话故事里,伏羲创立八卦的过程颇为传奇。当时,在伏羲氏的带领下,这里的人们终于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蒙昧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一天,一头巨大的龙头马身怪兽,从黄河上踏波而来,到处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伏羲见状,义无反顾地纵身下河与龙马展开了搏斗。经过几天几夜的较量,他终于在黄河的支流图河中将龙马制服。伏羲发现,龙马身上的鬃毛竟卷成了美丽的图案,这引起了他的强烈好奇。伏羲日夜守在龙马身旁,面对这奇怪的图案,认真揣摩起来。他仰观天象,俯察地法,经过苦苦思索,依据该图并结合天地万物的变化,终于研制出了八卦。于对周称臣,又耻于吃周朝的粮食,他俩隐居在首阳山上,饥了采些野果野菜,渴了喝些泉水维持生命。后来遇到一个采野菜的老妇人。老妇人问明缘故,对他们说:"普天下都是周王的土地,所有的人都是周王的臣民,你们哪里能例外呢?"伯夷、叔齐听了,遂绝饮断食而死,人们将他俩埋在首阳山的顶峰。伯乐相马于朝阳北邙山中有岭,名曰太极岭,岭下有湖,名曰伯乐洼,为今孟津县朝阳镇所辖,传说此地为伯乐隐居之地。自古相传伯乐是相马大师。用于骑战驾耕之用的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成的。五帝时期,马拉车的技术已经发明,经夏、商、西周三代,华夏族利用马拉车形成的军阵挫败过无数次异族的入侵,创造了多次改朝换代的历史,而车驾制度也日益完善,车的规制、驾马数量成为等级和身份的象征。天子贵族们很重视马的优劣,周穆王得八骏,皆西戎所产千里宝马,设天闲之厩以养之,又设内厩、外厩以养各地进贡之马。至东周时期,诸侯争霸,大国称雄,莫不兴兵耀武,广选良马,以服戎事。而相马大师,为诸侯所敬重。伯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伯乐为晋国没落贵族,精于相马之术,见晋国大乱,渡河入洛,隐居于北邙山太极岭中。当时,鬼谷子隐于云楚,墨翟隐于黛眉,三人交厚,常相往来。一日,伯乐见一匹马拉盐车而上山,其马瘦弱,蹄伸膝折,灰汗交流。伯乐大惊,知道此为名曰骐骥的千里马,立即将其解下,脱衣为马披上,此马仰首而鸣,声达于天,如金石之声。伯乐买下此马,精心饲养,一年后,此马体形如龙,毛色闪亮,两目如炬。齐、秦诸国遣使持金来购,伯乐谢绝,将它赠给墨翟。墨翟乘此马翻山越岭,如行平地,世人方知伯乐为良马之知音。周王屡求伯乐相马,伯乐为其选千里马四匹,周王将四马共一辕,以驾天子之车。周王乘此,命御者扬鞭催马,而四马狂啸,车不能行。周王大怒,将伯乐召至洛邑,责其相马之误。伯乐笑道:“四马皆为千里马,但大王的御者却非善御之人,善御者需要选择不同等级的马共驾一车,以千里马领辕,配以中下等之马,主次协力,其车既快且稳。这比如治国,大臣们品德、能力有高下,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德能互补,同心协力,其国才能大治。”周王命御者按伯乐之法,选一匹千里马领辕,配三匹一般的马,果然驾驭甚便。周王大悦,欲聘伯乐入朝为官,伯乐辞谢。鬼谷子的弟子苏秦,入秦求官未果,千金将尽,意欲东归,乃以余金买秦马一匹,欲东归后将此马卖得高价。到洛阳马市后,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苏秦到北邙山找到伯乐,伯乐见此马虽非宝马,也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于是有心相助。次日,伯乐来到马市,围着苏秦和马转了一圈,离千步后又连续回头看了此马两次,众买马人一见,争买此马,苏秦以十倍的买马价将此马售出。鬼谷子的另一个弟子庞涓,素闻伯乐大名,适逢伯乐寿诞,鬼谷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送小校园文化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