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多动”的幼儿打开一扇门案例1:大竹是一个胖胖的小女生,胖嘟嘟的很可爱,但也很让我头疼。上午活动课时,我开展了<小熊过桥>手指游戏,小朋友们对这首诗都很感兴趣,都很积极的和我一起一边做游戏,一边学诗歌,只有大竹咬着自己的手指头,一会儿望望地板,一会看看区角,一会儿望望小朋友,神情游离不定。这时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妠宇的小辫子,她就开始玩起了妠宇的小辫子,搞得妠宇也不能认真听诗歌,气得妠宇跟我告状,大竹这才收回自己的手和我一起做起了游戏。案例2:上早操的时候,大竹的手脚都在不停的动,做的非常起劲,可是没有一个是按照早操的要求做的,完全是她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时飞过来一只小蝴蝶,她就不假思索的去追小蝴蝶,完全忘了还在做操这件事。老师叫了很多声才听见,恋恋不舍得回到队伍里。分析和策略: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大竹可能相对别的幼儿多动一些。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多动的孩子的行为表现包括: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模仿他人的多动行为、希望收到别人关注的多动行为。而多动行为的成因包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幼儿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样性。在和大竹奶奶沟通时了解到:大竹爸爸在北京打工,妈妈在服装厂上班。平时只有奶奶和她在一起。奶奶虽然特别疼爱大竹,但是却缺乏正确的关心和教育。作为教师我觉得不能忽略多动孩子的行为,应多了解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最好的教育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教育帮助,对她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会让她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动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她去自由的交谈,这样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为此我制定了一些对她的引导计划:1、用我的真心爱心去和她交换信任。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大竹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她交流,后来我发现她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她交流得多了她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后来我在上课或活动时,发现她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她身旁,或是微笑的与她讲,她能够马上不乱动了。2.用细心发现亮点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多动儿童“闪光点”。在教育、观察中,我发现大竹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她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她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许多孩子做不到这一点,我就利用这些教育契机,表扬肯定大竹的同时,也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3.用耐心期待蜕变多动的孩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对她的教育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对于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转变的,需要我的坚持和信任。4、与家长沟通,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为家长详细的解说情况,并且传授他一些育儿知识。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样就能轻松获得获得家长的帮助和信任。充分利用家园合作,有了大竹父母的配合,便能事半功倍了。李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