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望让爱相随陕西韩城市新城三中刘振华18291326035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理念思索我的的价值;我也不是歌手,更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精神,然而,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要在我的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玄奥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我执著于我的追求。还记得第一次站在学生们面前的时候,那一切都让我倍感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每个都像一朵朵小蓓蕾在仰着小脸渴求阳光雨露的滋润。每天清晨一声声童稚的问候“老师,您好!”,为我带来了一天的欢乐与生机,黄昏降临,一句句可亲的道别“老师,再见!”又给我留下了明天的希望。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那一刻,我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尽管如此,我并没有真正领会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那个十分精辟的比喻: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心灵。直至我接任了我的第一届学生,确切地说,直至我走近了那位智力带有残疾的孩子,我才知道这种呵护就是一种爱,它要求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必须源源不断地付出和坚持不懈地给予才行。那时候,在那个孩子的头脑中并不理解什么是所谓的课堂秩序,每当别的学生专注于一节课时,他会时不时地发出声响,以至于原本安宁的课堂变得躁动不安起来。不仅如此,在他的书桌里,课桌下尽是果皮纸屑,为此,我批评过他,可批评对他来说无济于事,相反,他照旧不误,后来,我就与他不多言语了,只是每每看到他满座狼藉之时,便帮他一收了之,还为他颁布了一条特令:不用他值日,但不许他破坏卫生。其实,我那只是出于无奈的做法罢了,不想却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开始懂得整理书桌,也不再旁若无人地扰乱课堂秩序,甚至还用笨拙的语言指责他人过错。在他的脑海中渐渐出现了集体意识,最让我欣慰的不只是这些,而是当毕业班重新调整后,他因智力残疾而停学了,他站在走廊上久久不肯离去,嘴里还不停地叨念着要回到原来的初二(2)班。那一瞬,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不知是高兴还是难过,不管怎样,我明白了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恰恰是要求你用爱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去融化坚冰,去融化每位学生的心灵。写到这里,我并不是在赞扬自己的风格有多么高尚,只是将自己从教几年来的一点触动一股脑地倾吐出来罢了。同时我的思绪里也忆起了一位值得景仰的老人,他是质朴的,但他却是用心的。在大学的校园一角,背着行囊前来报名的学生为数不少,然而有位学生实是被自己的行李搞得狼狈不堪,于是这位学生求助于身边的那个老人,麻烦老人帮他照看行李,自己好轻装上阵去办理入学手续,可是入学手续的办理哪能如此容易,这位学生直至黄昏才能返回原处,老人依旧在夕阳下迎着他回来,第二天开学典礼,那位老人就坐在主席台的正中央,这位学生很是惊讶,如此一位老人竟能整整等了他一个下午,是什么让他这样做,开学典礼的那天,老人告诉学生们,一旦有了承诺就应有始有终坚持到底。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北大校长季羡林教授。老人言传身教,他做到了,他也让我理解了爱是默默地等待。说实话,我开始从教对待学生无非也就是想让学生能顺和我的心意,可是这个时候我发现我的理解过于浅薄,老人的做法让我重新审视了做教师的职责。同时,我也理解了200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徐本禹的日记,他是这样写的: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的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反射给他人。在他的人生信条中,这不是空话,他做到了,做的让常人无法想像,他毅然放弃了就读研究生的最佳时机,志愿到贫困山区义务支教。他用爱心精心培育和呵护着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与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不仅如此,后来盛开在高原上的并蒂雪莲胡忠、谢晓君夫妇不也在告诉我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可以说,没有了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