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年与泼水节》教学设计——鲁美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13课活动目标1、了解藏历年和泼水节等一些少数民族的年节。2、探究我国各民族多彩的节日、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3、培养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4、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藏族、傣族及藏历年、泼水节和其它少数民族节日文化、风俗习惯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藏族、傣族及其它少数民族节日、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或者是实物等。活动流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让我们欣赏一下吧!2、播放歌曲《爱我中华》。3、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你听出来了吗?歌曲中把56个民族比做了什么呀?4、师谈话:正像歌曲中所唱得那样,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除了人口最多的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你都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呢?5、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少数民族的?知道少数民族的节日吗?6、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中华民俗。同学们,你们知道藏族和傣族是怎样过新年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藏历年和泼水节吧!(师板书课题)二、汇报交流,感受风俗(一)、藏族风情园1、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域高原,共同领略藏族风情。请同学们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藏族节日及风俗习惯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2、学生小组内交流资料,教师巡视、指导,也可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交流。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全班交流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了解以下问题并随机播放有关课件:(1)、藏族人民怎样过藏历年?(2)、藏族还有哪些风俗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藏族的服饰、食物、信仰、礼节等方面的资料。)(二)、傣族风情园1、领略了藏族的风情,让我们再一起走进傣族风情园。你收集到有关傣族的哪些资料呢?先在小组内展示一下吧!2、全班交流。让学生汇报、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泼水节的资料。3、老师也收集到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欣赏。(播放泼水节录像)4、你知道泼水节怎么来的吗?5、出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图片。你见过这幅图片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画的意思?6、师小结:傣家人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当周总理来到傣族人们中间的时候,傣族人民把祝福的清水纷纷泼向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卫兵怕它着凉,给他打上了一把雨伞,周总理却坚持让卫兵撤去雨伞,就这样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总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7、假如你到了少数民族地区遇到了和我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你会怎么做呢?8、你还收集到有关傣族的哪些资料呢?(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傣族的居住区、服饰、食物、竹楼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互相补充。如果学生汇报的不完整或有错误信息,教师一定要及时补充或订正。)(三)、民族风情集锦1、你还收集到其它少数民族的哪些资料呢?2、学生汇报。在此环节的处理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我们接触最多的回族的一些风俗习惯。3、教师随机展示课件“民族风情集锦”中的视频资料。(四)、民族风情展演1、谈话:咱们了解了那么多的民族风情,真让人“大开眼界”。下面,咱们来个“民族风情展”吧!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演一个你熟悉的少数民族的风情。可以吹、拉、弹、唱、跳,也可以讲述……2、此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展演,如果时间不充足,可以利用第二课时或与其它科目、班队会相结合让生完成。三、课堂总结,提升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呢?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有同感,今天,许多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情,已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成为民族文化艺术的窗口,不但促进了民族友谊,还繁荣了经济,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课下,请同学们办一期有关少数民族风情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