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弄懂人们是怎样从蝙蝠的飞行受到启发,发明雷达的。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二、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三、学习难点: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四、学习过程:(一)、多媒体出示蝙蝠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蝙蝠)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板书:夜间飞行)(二)、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节,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1、学生自学。2、检查:多媒体出示第3节。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灵巧)(飞行特点)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三)、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小节,同时用大圈圈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用“———”划出试验方法,用“”划出试验结果,再想一想,这个试验证明了什么?请一、二组的学生自学第4节,三、四组的同学自学第5节。(多媒体出示表格)1、学生分小组学习。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4、学生自读后提问。五、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1、同桌一起自学第六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2、同桌自学第六节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多媒体出示第六小节)A、老师根据回答划出2、4两句。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个儿读懂它吗?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板书: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4、师生分读第6节。师1、3生2、4。5、问: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六节)六、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板书: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7节,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1、学生自学。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3、多媒体出示课后第三道填空。(口答)4、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并上黑板板书: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5、集体朗读第7节。七、总结: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板书:和)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八、作业: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儿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2、请一生上台表演。11蝙蝠和雷达嘴(研究)蝙蝠障碍物耳朵(启示)天线(发明)雷达障碍物荧光屏《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韩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