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从反思性教学谈教学反思查晓云2010.03早在1933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理论,倡导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具体的教育情境,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从多个角度积极思考问题、探究教学活动,并对自己的选择与行动负责。因此,反思性教学体现的是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与方法。教学反思指向教师内部的认知过程和教学行为,其目的在于解决教育工作的问题,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包括以下七个步骤:反思、计划、准备、行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评价资料,它们形成一个循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起源于问题情境,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是反思的起点,为反思性教学提供了可能。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第一步,只有首先澄清问题,界定困难,才能使反思性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接下来就是拟定反思的计划,为反思和探究做好准备并开展行动。最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批判的分析和评价,这样,教师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在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动态的反思与行动对其教学实践进行管理、评价、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反思性教学注重对原有的经验的批判性反思,这样才能不断体现出教育创新但是,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和教学经验的反思需要根据一定的理论而进行。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有助于教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奠定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有助于教师积极地将外部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反思性教学致力于消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分离,教师既是教学实践的主题,又要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进行教学研究是教师理解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提出新的教学理论和观点的重要途径。因此,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推进反思性教学。通过理论思考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批判反思的能力,从以来经验的经验型教师转变为更睿智、专业上更成熟的专业型教师。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野而难以发现问题和缺陷,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改进显然需要同事的帮助,集体的教学智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并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通过观摩别人的教学,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可以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这样可以拓展思路,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总体来说,进行有效的观摩和讨论需要教师做有心人、负责的人、善于思考和批判的人。参与观摩和讨论的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进行质疑性的讨论和对话,通过集体智慧的分享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工作环境,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的思考与体验。体验意味着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积极的体验与思考可以让教师从经验中学到一些个人化的实践知识,领悟教学的意义并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为了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札记帮助自己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札记比较随意,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每天花些时间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这些答案对于加深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求得改进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