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成就自己!打造高效课堂成就学生!打造高效课堂成就中国梦!让课堂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走向高效——打造高效课堂的五个关键词之学习目标陈焕新前言让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历史事实。也许对坚定我们打造高效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意志多有裨益。史实一:有人对1901—2010年间,全世界各国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情况进行过统计,结果显示,在这110年间,西方国家独占鳌头,美国获奖289人,英国71人,德国64人,法国27人,瑞典15人,瑞士15人,俄罗斯14人。再看我们的邻邦,同处亚洲、同为人口与发展中“大国”的印度,也有3人获奖,更别说在我们眼中、口中的“小日本”,他们竟然有17人获奖。就连我们的“小兄弟”巴基斯坦居然也有1人获奖。可是我们中国,竟然至今尚未实现诺贝尔科学奖“0的突破”。史实二:打开因特网,搜索“影响世界的科技发明”,你会发现,那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技发明成果,鲜有中国的身影。假如你想看看最近几百年的情况,结果更会令人齿冷。有人要问,是不是我们的基因不行?回答是否定的!不说我们有傲然于世界的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古老的四大发明,就在上述获奖的科学家当中,就有8位是华裔。问题出在哪里?不言自明,首先是我们的教育出了大问题!有鉴于此,我国早在一、二十年前就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我们民族的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我们每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全面建设高效课堂为前提。只有全面解放了“课堂的生产力”,才可能为全面开科开课,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从“时间+汗水”“书山题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投身到“在合格的前提下,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中去”?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苦苦思索的课题。本文以及以后的几篇拙文,试图从多个角度来解析农村义务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几个关键因素。因为个人水平和能力所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教。一、学习目标的意义先让我们来认识“目标”一词。何谓“目标”?《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的:1、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2、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这样看来,“学习目标”就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的“对象及标准”,就是学生在课堂要“学什么(任务)?以及要学到什么程度(要求)?”从这个意义出发,学习目标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方向标、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学习目标对于课堂,尤其是对于打造高效课堂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学习目标的理想状态是,它与学科课程的年段目标、教材编排的单元(章/组)目标、篇目/章节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相吻合。当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课堂训练以及考试检测在一个同心等径的圆内时,这样的课堂想不高效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二、当下课堂中存在的三个关于学习目标的主要问题问题一:教师不明就里,或对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或存在目标缺失。这是新入职教师和等待成长的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拿到一篇课文或者一节教学内容,不知道要做什么?对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心中无数”。课堂上要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么“盲人骑瞎马,四处乱撞”,要么“南辕北辙,驴唇不对马嘴”,这样的课堂连“有效”都不可能做到。问题二:学生糊里糊涂,不知道学习目标为何物,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可能是当下课堂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我们有好多老师对学习目标的把握不存在问题,但是,在一些老师的心里缺乏学生意识,他们“独霸”学习目标不放手,不履行告知(学习目标)的义务,学生也就无从知晓学习目标。好多课堂从开课到下课,学生都不清楚这节课到底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习知情权”缺失,他们在课堂不明就里,糊里糊涂,没有“明确的方向”,只能被动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也无从依据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给予自我评判。这样的课堂,学生要主动学习根本就不可能,失去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可能会高效吗?问题三:教学目标“一刀切”,不能指向每一个学生,部分学生学无所得。我们有些比较优秀的老师把握学习目标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