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炳亭先生报告体会再次亲耳聆听了李炳亭先生的讲座,其犀利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对教育教学的透辟精到的分析,对于传统教学的痛批,对于高效课堂的推崇和呼唤,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的新课改现在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关键时期,与其窝窝囊囊地抱着传统的夹板,却改变不了什么,真的不如轰轰烈烈的尝试一下改变!我们的学生不好好学,我们说什么学生不听什么,那么,我们干脆就彻底变变吧,改变或许真的是一种出路,甚至是唯一的出路!李炳亭先生把新课改的课堂称为“高效课堂”,他的理念朴实无华,可操作性很强。他把“高效课堂”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李先生的报告,引起了我如下的思考:一、谁弄丢了教育的“幸福”今天的教育弄丢了“幸福”。去校园里问问孩子,问问他们还有几个身为学子眼睛放光而倍感幸福?现实就是这般残酷,学校病恹恹,校园死气沉沉,一切都沉凝得被某种可怕的东西笼罩住一般,都说孩子是花朵,可谁见过有人把花朵浸泡在污泥里?孩子是阳光,可是有些校园里整年不见天日,要不那些逃出了校园的孩子,怎么会说自己的母校是“文明监狱”。学校已经让她的“主人”不寒而栗?学生不幸福已是不争的铁的事实。教师呢?今天从事着教书育人神圣职业的教师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吗?答案恐怕仍出人意料,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选择了教书其实就等于并不情愿地选择了牺牲!我们总“欺骗”老师说:“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蜡烛”、“春蚕”。难道教师只有轰然倒在课堂上,永远不会醒来才是称职的“人师”?为什么非要等到人死之后,我们才想起来表达对教师的感动?我们教师不可能靠设立了“教师节”就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不要以为教师只靠“精神”就可以生活!二、学生“疯狂”是因为教育“有病”。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是因为当前“唯分数论”的功力主义盛行,一些学校一味追求分数,忽视对学生如何做人处世、关爱他人、理智把握自己行为的教育与培养。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和禀赋,每个人都能取得属于他自己的发展道路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每个人都能取得属于他自己的发展成就。袁隆平大一下学期期末成绩:英语93分,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该成绩单清楚表明,袁隆平的专业成绩当时在班上只列中等。这个事实,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考试成绩并不代表实际能力,更不能预示学生将来的成就。四、传统课堂的弊端第一、在唯理性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把学生看做一个认知性的存在,过分注重学生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认知因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甚至把系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发展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唯一任务,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这样,课堂成为训练的代名词。第二、在功利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把人当做“工具”“和”人力“来生产。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启蒙与熏陶。在课堂教学中,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生活目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丧失了对人生远大理想、坚定信仰的孜孜追求,培养出的往往只是一些缺乏情感、热情以及独立人格的“物质的人”。五、高效课堂是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会”为唯一的目的,它还必须让学生享受“学”的过程,并生成学习的能力。把握教学的十大原则:民主性;问题性;创新性;拓展性;尝试性;实践性;技巧性;全员性;主体性;合作性;教师要具备十大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