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骆驼坳中学徐金奎作者:周婷(周树春胥晓婷)杨兴(杨国强徐兴堂)体裁:通讯(特写)通讯是新闻的一种。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新闻的有关知识:新闻狭义——消息通讯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新闻最主要的特征:香港回归纪念碑真实性,真实性,时效性,时效性,文字少,文字少,篇幅小。篇幅小。广义消息报告文学什么是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和正文。3.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呢?除了主标还有标题吗?还有引标和副标。还有引标和副标。2.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标题、导语和主体是缺一不可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标题、导语和主体是缺一不可的。1.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新闻的结构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2.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照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从英军撤离香港的角度,时间顺序。整体把握:1.本文的标题含义是什么?字面看:交接仪式后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内容看:“不列颠尼亚”号离去,象征英国殖民统治者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耻辱终被洗雪。(一语双关)3.本文正文由的那几个部分组成?导语(1)主体(2-11)维多利亚港→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快速流览课文,找出这几个场景。四个场景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2—4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第二场景:下午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5—7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第三场景:七月一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8—9段)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10自然段)思考: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中心!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中心!香港紫荆花广场升旗仪式香港中环本文为什么选择了英方撤离角度来写?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时间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显得比较新颖,并且在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了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同志的历史,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是怎样表现中心的?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终结。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