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语言隽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课文第一部分为自然月色,是古今望月诗的自然底色;第二部分为人文月色,是中国月文化的雄厚根基;第三部分为人性本色,是热爱自然的人性美、和谐温馨的人情美的有机结合,是望月诗篇的全新境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感受望月的乐趣,感受中华“月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的哲理。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出示:月夜图,你觉得这一幅月夜图怎么样?是的,太美了,坐在月光下,陶醉在月色里,你会想起哪些描写月亮的词语或诗句,谁能说一说。2、背诗《水调歌头中秋》3、揭题:月亮悄悄地升上天空,它静静地把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万物如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柔柔的,滑滑的,多美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望月。4、出示课题,反复读题,读出柔美的感觉。二、品文赏景——月色美。《望月》这篇散文中分别写到了哪些人眼中的月?(板书:“我”诗人小外甥)1、“我”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课文哪一自然段作了具体描写?(第二自然段)出示: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用心品味,这是怎样的月色?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想好了可以小组交流一下。3、集体交流:A、安详的月色。——“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师:“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种慈祥、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这月色感动人心啊,你能把那份感觉读出来吗?B、活泼的月色。——江面上有千点万点的光斑在跳动,晶莹闪烁。谁能生动地读出月色的活泼?C、朦胧的月色——从“隐隐约约”中感受到月色的朦胧。指导朗读。D、精致的月色。(迷人的、皎洁的)从“镀”感受到月色的纯美、雅致,包含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E、无边的月色。(体会省略号的作用)——从“……”中,感受到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没有写出来。师:你真了不起!还能从文字以外感受到独特的月色,这个省略号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这月光还会洒到哪里?你能想象一下吗?(大地、山顶、旷野、池塘……)生:月光洒到大地上,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风衣;生:月光落到床前,就像铺了一层霜;生:月光透过树叶的空隙,洒在池塘中随波荡漾。太美了,看:还洒到了荷塘里。出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这么优美的文字最适合我们班的哪位同学读?推荐一位朗读小明星来读一读。多么令人心动的月色呀,所以文中运用了一个省略号,言已尽,而意无穷啊5、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迷人的月色,欣赏这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板书:一幅美景)“月亮出来了,起!”。播放音乐三、吟诗悟情——诗情美。过渡:宁静、安详、朦胧的月色让作者陶醉,让作者难以入眠。而难眠的又何止作者,看谁来了?(小外甥)1、谁来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天真可爱、爱幻想)2、所以和他交谈是件很愉快的事,看他正向舅舅挑战背诗呢!谁愿意来当这聪明的小外甥?舅舅呢?读一读背诗的内容。(分角色读诗)读小外甥的话,读出挑战的味道出示文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师:真了不起,读得入情入境啊!你们喜欢这些诗句吗?(喜欢)3、把你最喜欢的那句多读读,告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