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手脚,收获惊喜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新课文《半截蜡烛》,这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联络点,为安全起见,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的秘密,伯诺德夫人,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按照我的预设,课进行的很顺利。在最后的环节,我让学生想象故事中的人物,谁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交流时,有的同学认为是女儿杰奎琳,因为是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地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有的同学认为是儿子杰克,是他的从容不迫,没有引起敌人的怀疑。还有的同学认为是妈妈一开始轻轻把蜡烛吹灭了,从厨房取来了一盏油灯,为后面女儿杰奎琳取走蜡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这时,我看见马明骏还在高高地举着手。随即让他发言,他说:“老师,德国鬼子少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一听,心想:刚才同学们说得多好!你就和别人不一样!坏蛋有什么值得赞美的?是不是想出什么风头啊!我是耐着性子让他说出自己的理由。他说:“二战期间,德国鬼子被赤化成杀人的魔鬼,没有一点同情心。而这个德国少校看到可爱的杰奎琳,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允许杰奎琳拿着蜡烛上楼。从这里我看出了他还有点人性,这在战争中是难能可贵的。”我还没来得及说话。我班的“小辩手“段玉浩站起来反驳说:“我不同意马明骏的说法。我认为并不是德国少校有人性,而是杰奎琳伪装出来的天真可爱打动了少校。”马明骏大声地说:“即使杰奎琳为装的再好,如果德国少校没有同情心,也不可能放杰奎琳走的。“这时,同学们有说马明骏说的对,也有支持段玉浩的,形成了两派。看到同学们争得不可开交。我对同学们说:”你们可以再读读课文,冷静的分析分析。小组内可以就这个问题讨论讨论。“最后形成了一致意见:主要是杰奎琳伪装的真,其次是少校也是为人父,,人的本性使他看到杰奎琳想到了和杰奎琳一般大的女儿。所以当杰奎琳提出拿着蜡烛去睡觉得时候,德国少校答应了。我看到马明骏和段玉浩都笑了。这时,马明骏站起来说:“老师,我还知道牙齿和头发在战争中使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我笑着说:“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你回去查查资料再告诉我,好吗?”马明骏高兴地点了点头。下午,马明骏到我办公室,对我说:“老师,在战争中,牙齿和头发对犹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金牙敲下来可以融化成金砖,头发可以做成地毯。”并且把他查到的资料给我看,我一看果真如此。我拍拍他的肩头说:“你读书真多,也是个敢于发表意见的学生。”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从那以后,上课时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看起来不合情理的。让学生在争辩中明辨是非。对学生我更多了些耐心,发现孩子的个性,保护孩子的个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