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课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情况)【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借助图形理解“棵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棵数、总长、间距的关系,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2、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3、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2、对学生加强植树造林、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学重点】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建立物体总个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等。【学情分析】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自主探索求异创新。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三四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领和方法促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提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雾霾、沙尘等天气图片师:同学们,你们遇到过这样的天气吗?你有什么感受?这从根源上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环境遭到破坏)师: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植树造林、节约能源、不乱扔垃圾等)我们要从小就爱护环境,爱护地球,你们看从国家领导人到小朋友们都在做这些事情。岀示图片在植树中有很多有趣的问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植树问题。大家有兴趣吗?出示课题(植树中的数学问题)。二、新知铺垫1.师:同学们,在学习植树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一个名词。请看屏幕(出示手掌课件)你看到数学了吗?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时评价,老师要肯定对学生的任何发现给与肯定。)师:还看到什么?师:老师还看到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4”。谁知道,这个“4”指的是什么?(4个“空”,这里的空用数学语言说就是手指之间的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板书:间隔数师:手指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师:你能表示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我们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手指数=间隔数+1)板书:手指数=间隔数+12.师:我们认识了“间隔”,知道了手指数=间隔数+1,其实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数学中它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植树问题。[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教师用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感知植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植树中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出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熏陶。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动手操作、探究问题:(1)师:说到植树,老师还真想请同学们帮个忙。我们学校教师的公租房已经开始入住啦,但是周边的绿化还没做好,想种些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怎么栽树好。(2)出示问题1:在全长15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需要几棵树?(可用线段图表示)[设计意图]生活中出发,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3)理解题意。师:(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生:路长15米,每隔5米栽一棵。师:谁能理解“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师:(实物演示。)学生在稿纸上划一划。学生能画出多种方案,有两端都栽、一端栽、两端都不栽的情况。让学生理解什么事两端都栽。在实际生活中,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三种情况都存在,我们必须仔细审题,弄清是哪一种情况。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两端都种的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