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器乐训练,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2、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在即兴编配舞蹈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感受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通过听、唱、说、舞等表演形式,来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我们的幸福生活。教材分析:歌曲《草原上》是4/4拍、羽调式歌曲。歌曲短小精悍易上口,易传唱,具有浓郁的内蒙古民歌韵味,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结乐段。歌曲的第2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教材重点: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材难点:一字四拍处的拖音以及通过听、唱、吹、奏来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教具使用:录音机、竖笛、电子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歌曲演唱:《摇啊摇》要抒情优美,富有舞蹈性;《小酒窝》要求活泼、甜美,并且加以表演。二、新课学习1、导言:(同学们,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看到过哪些风景?到过大草原上看过吗?能说出草原上都有哪些特点?什么风景?)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马、羊、蒙古包、”画,贴在黑板上,并出示课题草原上3、欣赏歌曲《草原上》(出示多媒体课件)设问:音乐有什么特点?你能感受什么画面?4、利用创设情景,让学生身处草原上,且设置“路标”以此来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走×欣赏风景5、把曲子设成两条旅游路线来学习〈草原上〉第一条路线:第二条路线:6、生随琴演唱〈草原上〉歌词三、师生活动1.实践活动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表现短音?(请回答的同学来演示一下,一些同学用碰铃表现长音,一些用拍铃鼓表现短音)师:在草原有什么动物奔跑?生:马!师:那么可以再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呢?生:双响筒!(让这位学生来演示)师:你们看过马跑吗?生:看过!师:那么马跑得怎样的啊?生:很快师:所以我们敲双响筒时应该要敲得怎么样?生:要快一点!师:而且要按节奏来快,听老师示范(老师演示一遍马蹄声,然后让同学来表演)生:老师铃鼓还有一种方法表演,可以摇动它来表现长音(请其演示)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好!现在就请这些同学来伴奏表演,请你们用刚刚所创造的演奏方法来表演,其他同学请你们来给他们唱并讨论一下谁表演得好。(学生在歌声中用自选的打击乐器表演,并选出了演得较好的一位)2、分组创编表演师:(面向全班)同学们都表演得不错哦!那么你们能不能也来表演表演?生:能!师:好,我们不但可以用这些打击乐器表演,还可以用身体上发出的声音来表演,请看老师(带音高的吹唇、打舌)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可以用来表现草原上什么声音?生:前面的动作可以表现长音,后面的可以表现马蹄声!师:好的,现在你们分组然后分配好各自用什么方法来表演,要求能把长短音很好地表现出来,可以自己再创作别的方法来演,看那组的表演方式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216-.356-5165-..3---356-216-1251-6---.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师:每一组都表演得很好!希望下一次你们能更好地发挥出你们的创意和合作精神!四、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随老师一起,通过两条路线游览了美丽的大草原,老师希望你们把自己的感受,用歌声唱给自己的父母、朋友板书设计:课题:草原上羊群图片马群图片太阳蒙古包第一条旅游路线:第二条旅游路线:×(走)×—(欣赏风景)旅游路标(音乐知识)第一乐句第二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