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摘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团队精神”无疑是较为重要的关键词,因而在小学阶段就培养起团队精神,将是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敢于竞争的健全人格的一剂良药。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使他们在相互合作中发挥特长,在交流中培养感情,在竞争中凝聚团队精神,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关键词】团队精神体育教学合作竞赛游戏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成员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团体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而21世纪是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大融合的世纪,每个人都面临着与“异文化”相接触、相理解、相学习的客观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与身边的社会、身边的团队、身边的同伴共同愉快地生活和开展有效率的工作。而我们身边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的丰裕和父母、祖父辈的疼爱有加,导致很多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渐渐地他们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再加上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学校、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品质,不懂得互相帮助,缺乏集体荣誉感,这是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主要障碍。那么,如何在小学这个启蒙阶段就发展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呢?一、通过体育集体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育运动中的集体项目,能充分调动团体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自身的潜能,为自己的小组争荣,为自己的团体争光。为达目标,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每个集体中的成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平等,信任,支持,为实现团体的共同目标,团体成员只有加强团结,互相鼓励,齐心协力,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比如在一支足球队中,每个运动员之间肯定存在竞争,大家都想当最佳球员。但要想战胜对手,大家又必须合作。只有合作,才能把每个人的力量凝聚成一个整体,并把集体的力量发挥到最佳状态。学校体育中许多团体项目可以充分培养团队精神。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中的接力跑等。这些项目均能锻炼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能力,磨炼学生把个人目标融合于团队目标,从而创造出最佳合力的能力与意识。因此,教师应在体育课堂中多创设一些例如“推小车”“两人三足”、“运伤员”、“团体接力赛”等团体合作项目,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重要性,认识到要取得竞赛的胜利,得靠大家互相配合,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二、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育的竞赛性使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体验胜利与失败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进取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增强活力,使集体的生活变得更富有生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方式:(一)充分利用比赛规则,强化学生团体意识。比赛规则本身就是起到对游戏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因此,在制定比赛规则时,可以考虑以团队精神出发,无论是技评比赛,还是达标活动,在评价中应避免单纯评价个人技术和体能,要多加入一些既评价个人又强调团队在比赛中作用的成份。例如:学生在掌握了排球垫球技术后,可以进行分组的对墙垫球比赛,以每人一次对墙垫球个数计算,60个封顶,评出各组技术的好坏。这样,团体中每个学生就会既要发挥个人的技术,也要去现场辅导差生的技术。有的教师将团队接力跑、“推小车”、“大鱼网”、“打躲避球”等组合成四项比赛内容,在不同的课时进行几轮比赛,最后以团队总分来判定胜负。这样的安排既有游戏性又有竞争性,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二)利用归属感,激发团队的比赛动机。教师应重视教学中学生归属感的培养,教育每个学生关心自己的团队,多为团队献计献策,多做奉献,对掌握技术困难生应帮助他们克服恐惧、自卑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应组织见习生为小组比赛出谋划策,加油鼓励。这样凝聚多方面的力量,使团队成员以强烈的比赛动机去参加比赛。(三)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