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学生良好的上课倾听习惯养成策略研究研究的基本情况在小学高年段的课堂上,总有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上和学生的发言上,学生只关心自己的意见,许多情况是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见时,直接就进行反驳,或在下面与别的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在上课的因为桌面上的物品而对教学失去兴趣。学生不能专注于上课倾听。怎样才能使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呢?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只有提高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我们的课堂效率才能得以提高。1、倾听习惯——倾听,本义指:别人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时,你能集中注意力听清主要内容,并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本课题研究指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道德修养,是学生必备的素养。2、策略: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即可以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方法。课题研究意义:对教师来说,提高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掌握了提高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方法,也就提高了教学成效,更好的传授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更加轻松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养成了好的听讲习惯,受益终生。1、通过研究,教师能初步掌握一些“提高学生上课倾听能力”,的方法。2、通过研究,教师在课堂上能有效的进行教学少动。3、通过本研究,学生能增强自己会听乐听的习惯,研究内容:1、培养小学高年段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方法2、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此方法研究利用六年级课堂实践,研究方法的实用性和效果。课题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12.10—2012.11):课题立项。通过对文献研究、教学问题分析、当今社会变化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思考,从教学现实问题中确立课题《小学高年段学生良好的上课听讲习惯养成策略研究》,完成课题设计和申报,组织开题。第二阶段(2012.11—2013.6):实施课题方案。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设计逐步研究小学高年段学生上课倾听习惯的成因和针对的方法;边实践边总结,对研究过程及时进行记录与整理,初步形成培养小学高年段学生上课倾听习惯的方法。第三阶段(2013.6—2013.7):课题结题。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收集研究教师案例、论文,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填写课题结题申请表,组织结题。美国的斯坦利••Ⅰ•格林斯潘和杰奎琳•萨蒙在《为什么孩子这么难教》中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进行了研究的探讨。他们多从父母怎以教育孩子出发,而本课题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小学高年段学生上课的倾听问题。王忠军在《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策略研究》中主要针对数学课堂上的倾听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从学生乐听和会听两方面进行了探讨,讨论的只是一些抽象的方法,本人认为研究的方法不够具体。研究成果通过对六年级32名学生一年来的研究实验,我认为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方法有多种,其一,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方法能吸引一部分的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有一定时间的听讲,其缺点在于只培养了学生的听的习惯,学生并不会积极的去思考判断教师和同学所讲的问题是否正确。所以,此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二,利用一种游戏,即由老师或一名学生在心中想一个物品或一个词,由其他学生来提问,老师或学生的回答只能是“是”或“否”,由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来缩小猜的范围,直到猜出答案。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而且还要求学生对其它的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并进行判断,从而设计出新的问题来,在不断的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让学生不仅要听,还要思考,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来。此方法的缺点在于需要一定时间,对上课时间有所挤点。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方法一应用灵活,容易融入教学之中,但效果有限,而方法二对学生的倾听习惯有全面的提高,但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能过以上两种方法的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