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黄果树瀑布临猗二中张朵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内容,赏析句子及写法2、文章的语言艺术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在当代诗人于坚的笔墨间游览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去欣赏那神采飞扬的水,去感受那气势磅礴的水。(师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1、检测预习,夯实基础同学们,课前预习有利于课堂推进,提高听课效率,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上节课的预习收获。出示检测题检测预习:①正确读出这几个词语。无聊耳膜弥漫缝隙诞生干瘪②正确解释这几个词语。别无二致:千篇一律:陈腔滥调:(①抽生回答②齐读积累)③文章里有几个黄果树瀑布?作者的感触相同吗?教师归纳板书:图片上干瘪的概念亲见的震撼的感受2、亲近文本品读体会教师点拨:其实这两个瀑布是同一个黄果树瀑布,只是作者以不同的方式接近它,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读文章也是一样。现在请大家再次亲近文本,以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阅读全文,完成这两个题目。①找出从全文中表现作者对黄果树瀑布感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用红色波浪线勾画)②文章写出了黄果树瀑布哪些令作者激动的特点?(请一生朗读题目)点拨归纳:①不会特别的激动——似曾相识的无聊感——心里一阵激动——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有湿透的话要说。②一是震耳欲聋的声音,“它放射的声波令我的耳膜鼓了起来”最后,是震耳欲聋“;二是令人“全身湿透”的水汽;三是像庞贝城毁灭那样轰然倒塌的气势:它“悬挂在高原上“以巨大的落差向下倾泻冲击,水柱“像庞贝城在火山中毁灭时的大教堂的圆柱那样崩裂,轰隆倒塌,栽倒在水里,把水砸出了个大坑。水在变形,在死亡,在合成,在毁灭,在诞生……”;四是瀑布后面的新发现:瀑布“实际和山体之间还有着一条缝隙,人可以从那里穿过”。师小结:当作者亲临黄果树耳闻、目睹、身触了瀑布的时候,瀑布呈现给它的是越来越震撼人心的感受,先是声音,吸引着我,接近它,使我震耳欲聋,再走近些,接着是水汽使我彻底湿透。越走越近,水汽那慷慨壮烈的生命之歌使我魂飞魄散,最后,我竟然来到瀑布的后面,置身水流内部,抚摸瀑布,在这危险的境地,我体会到的是生命的感觉。由此可见,使作者激动不已的是瀑布撼动人心的美,也更是作者用身心去发现或体验的喜悦与快乐。(引导问题:谁能找出作者与瀑布的位置关系变化的词)3、融入文本美读感悟作者置身水流中发现了背后的奇特。那么,我们也来融入文本,美读3——6段,看看你有什么收获。交流完成这两个题目合作交流:①找出描写瀑布的句子并作简要的赏析。温馨提示:可以使用这个句式来组织语言我找的句子是(),使用()修辞,表现了作者()的心情。学生交流,小组合作完成,每组一个代表发言展示交流成果每找一个好句子,同学们都读一遍,(引导学生寻找,揭秘美点)点拨:3——5段字字珠玑,作者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声如雷劈山崩,势如万马奔腾的瀑布之前。连同我们一起,被瀑布的宏大的气势所征服,所陶醉。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内心发现并体验这种豪壮之美的喜悦之情,更能感到这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对瀑布乃至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敬畏的情感。可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作者并没有这样的情感呢?②本文在开头两段,写原先对黄果树瀑布的一般感觉,甚至是无聊感,为什么要这样写?点拨: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并且作者的先抑再抑更衬托出后文亲身体验的喜悦之情。(板书)4、超越文本拓展迁移同学们,这篇精美的散文,为我们呈现出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的自然美,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美,欲扬先抑的技巧美,诗意盎然的语言美。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感受,走出文本,请欣赏电视散文《黄果树瀑布礼赞》,进一步感受自然的神奇。不同的诗人,同样的情怀,与其说这是两位诗人用心灵唱给瀑布的赞歌,不如说黄果树本身就是自然赐予人类一曲永不衰老的史诗。它奔腾的浪花,翻飞的水汽,如一串串音符,湿透了作者的衣衫,也浸湿了我们年轻的梦,让我们追梦的心也来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下面请大家完成课堂练笔。出示:家乡多么熟悉,多么亲和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