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川口乡中心小学袁江丽说课流程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法和学法四、说教学过程1、教材内容:本节课《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第27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一、说教材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新课标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为以后学习统计与概率及其他方面的数学知识积累感性经验。一、说教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体验分类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一、说教材3、教学目标:4、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难点: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比较喜欢买玩具,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三、说教法和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教法情境导入,引导点拨,动画演示,以及讲授法2、学法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四、说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探索新知练习巩固板书设计回归生活他们怎样摆呢?摆得多整齐呀!像这样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整理前的书架整理后的书架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出示例题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索自学例一,思考以下问题1.图中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每种气球有几个?2.那种气球最多,那种气球最少?3.还可以怎么分?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11)、动手操作,表示结果)、动手操作,表示结果我是这样摆的,先分一分,再数一数。我是这样表示的。(2)、动手操作,分类表示我是这样摆的,先分一分,再数一数。我是这样表示的。((33)、认识象形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认识象形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2、按颜色分类2、按颜色分类问题: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介绍: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1、按形状分类1、按形状分类比一比,议一议比一比,议一议体现按照同一个标准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体现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性。1、按形状分类2、按颜色分类四、当堂检测,巩固拓展★圈出每行中不同的(基础练习)(1)(2)(发展练习)(提高练习)(五)板书设计分类与整理像这样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例1:(1)按形状分类(2)按颜色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