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教学设计贾侠一、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二课时的内容,讲述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本节主要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是洋流的概念及分类(识记),2、是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3、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简单应用)。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前面所学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四、教学重点1.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五、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六、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教学、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讨论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泰坦尼克号》片段,引导学生分析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引出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2、按性质分类: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3、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4、世界洋流分布活动: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四组,第一组为太平洋组,第二组为大西洋组,第三组为南印度洋组,第四组为北印度洋组。讨论:世界三大洋(除北冰洋)中形成了几个环流圈?每个环流圈运动方向如何?每个环流圈具体的洋流名称?每个环流圈大洋东、西岸洋流的性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总结:结论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全球共形成了五个副热带环流。结论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全球共形成两个副极地环流。结论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寒流)。结论4: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西南季风——东流——顺时针流动冬季:东北季风——西流——逆时针流动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寒、暖流的影响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鱼场的形成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可是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因养料丰富而大量繁殖,鱼类大量繁殖,经常形成大型的渔场。渔场名称暖流寒流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北海渔场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南下冷水纽芬兰渔墨西哥暖拉布拉多寒场流流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3)对航海业的影响顺流加速,逆流减速。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