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清水驿小学“读国学、知礼仪、常感恩”系列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兰团联发〔2012〕8号文件精神,大力繁荣国学文化,营造校园高雅文化氛围,培养青少年感恩意识和明礼诚信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从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特制订《榆中县清水驿小学“读国学、知礼仪、常感恩”系列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梁年伟副组长:赵飞组员:各班班主任二、活动内容(一)“读国学”活动1.保证诵读时间。每天固定早自习的前20分钟以及每周一节诵读课(语文老师随机跳动)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2.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学习园地或黑板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3.利用每周一节诵读课安排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4.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5.学校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各班要每月上交一定数量的展示作品。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自写古诗等。6.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7.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指导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8.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检测,采取抽测、集体诵读、高年级检测低年级或同伴互测的方法。并开展歌唱经典、演经典、经典诗篇朗诵会、经典诵读展示等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展示。9.各班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为主,对其中简单语句的释义不要求讲解得过深过细,体现大意即可;对部分难懂的句子不要求解读。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的诵读和吟诵,自然成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诵读。如,将诵读内容编入拍手歌中,切忌“一刀切”。鼓励亲子诵读,师生同读。(二)“知礼仪”活动1.充分利用学校电教,组织学生观看青少年文明礼仪影视教材,让学生对文明礼仪常识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2.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文化橱窗等渠道,广泛宣传文明礼仪常规知识。3.传达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倡议书,举行“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仪式。4.开展“文明每一天”――文明礼仪践行活动。组织学生从“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等方面入手,每天做几件文明事,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而赢得他人的尊重。5.向全体学生家长发出《文明礼仪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文明礼仪常规。(三)“常感恩”活动1.鼓励和动员学生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2.鼓励和动员学生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以给老师写一封信、与老师谈一次心、为老师做一张贺卡、向老师献一束鲜花、送老师一句感谢的话等真挚朴实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引导学生努力习,以优秀的学习成绩来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3.组织和动员学生开展热爱祖国,低碳环保活动。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通过主动植一棵树、保护一片绿地、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大力宣传环保知识,监督排放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保护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