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何慧中考古诗词鉴赏的选材、考点及能力要求•选材:比较浅显的课外古诗。•考点:理解诗意、把握意象、分析技巧、品味语言。•要求:能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赏析技能和相应的表达能力。一、各种题材诗歌大致分类:1.赠友送别诗:(1)表达依依惜别或相思之情。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2)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赠汪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3)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作者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4)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题名为送别,但全诗却无别意,在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1)抒古今变化、昔盛今衰的感慨。(2)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或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3)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独特的见解。(4)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以对比表现了现在的衰落情景,抒发了作者无穷感慨。如:杜牧《泊秦淮》。2.咏史怀古诗:如:杜牧《赤壁》。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边塞征战诗(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祖国的激情。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写战争的惨烈及战士的壮志豪情。再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2)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亲人的离恨。如:范仲淹《渔家傲》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3)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中原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抒发了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委婉批评了朝廷对他们的冷漠。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其中。4.山水田园、写景抒情诗:(1)以描写为主,景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描绘山川美景,或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安贫乐道的心情,或表现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陆游《游山西村》写作者的悠闲自得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既表现了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又暗含了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艳羡之意。(2)写四季美景,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钱塘江春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5.爱情闺怨、伤春怀旧及游子思乡诗(1)爱情诗,苦苦追求爱慕的女子。如:《诗经》中的《蒹葭》、《关雎》(2)物是人非、归燕落花、伤春怀旧。如:晏殊《浣溪沙》(3)表现对爱人的思念,忧愁伤感、柔情别绪。如:李商隐《无题》、《夜雨寄北》(4)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李煜《相见欢》、苏轼《水调歌头》、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春望》抒发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之情。6.言志诗:(1)一般以所咏之物为题,有时加上一个“咏”字。往往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品质。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并以梅花自比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杜甫《春夜喜雨》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于谦《石灰吟》作者以石灰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郑燮《竹石》写出竹子坚强不屈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