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理念及策略李壮成(四川文理学院教科系主任、教授)E-mail:lizhuangcheng@sina.comTEL:13508268789QQ:3605073361、从教育理论看:对教育要素的争论,教学是艺术还是技术之争。2、从教育实践看: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本次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提倡有效教学,所以,教师应该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技术。3、从教育研究看:关注课堂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不多,教育质量——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4、从教育与心理的关系看:教学论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心理学问题。本专题对于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的意义要有辩证思维,克服非此即彼;注意打好基础,克服好高骛远;要有世界眼光,更有中国特色;地域、文化、思维、教育等的关系课程改革是试行,需要反思。《课程改革的辩与立》(查有梁,2009)对本次课程改革的反思一、有效教学及其心理学理论二、有效教学的六大系统本专题探讨的几个问题一、有效教学及其心理学理论㈠关于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㈡有效教学的内涵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的“对象”意识,教师的“全人”意识。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教师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3、有效教学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与追问自己的教学。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㈢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汪青松,2006)一是在教学品格上,做“君子式”教师。二是在教学内容上,做“智慧型”教师。三是在教学方式上,做“启发式”教师。四是在教学效果上,做“和谐式”教师。“道”的演变“德”的演变什么是道德?人的复杂性决定了道德的复杂性。道德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精神把握。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已。所谓道德,就是一个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干合适的事情。二、课堂有效教学的六大系统条件输入系统(教学投入)目标定位(教学目标)组织运行系统(教学组织)教师发展系统(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质量输出系统(教学质量)方向动力系统(教学动力)理念追求(教学期望)条件输入系统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备自己)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备学生)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备教材)①课程标准②教材体系③课程资源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教育的几大基本问题什么是教育——教育本质论为什么要教育——教育目的论谁教育——教育主体论教育什么——课程论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教育价值论怎么教育——教学论如何规范教育——教育管理论如何知道教育是质量——教育评价论如何研究教育——教育研究论大家说、有人说、自己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几大基本问题思维(认知)发展与学习心理。主要涉及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知发展与脑功能发展、学习心理、学生心理素质等。社会性发展与品德心理。主要涉及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个性与道德、社会性和个性的培养。早期发展与家庭教育。主要涉及个体心理的发展。教学心理学与教师研究。主要涉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以及学科教学的心理学化。大家说、有人说、自己说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其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口唇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肛门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父母和孩子有了第一次冲突。父母既不能听之任之,又不能过分严厉。游戏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儿童表现出主动探究行为,若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