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息烽二中八年级备课组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通过教师、学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合作探究一、声音的产生1、课件展示:视频欣赏:海啸奇迹听几种物体的声音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3、声是怎样产生的?4、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5、学生实验(研究课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根据你现有的器材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你的猜想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及现象结论当堂练习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二、声音的传播1、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学生在教室里能听见老师的讲课声。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声音又是怎样传播的呢?分析总结1、学生在教室里能听见老师的讲课声→通常声音是通过传播到人耳的2、能传播声音3、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说明思考题:如果没有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声音能否传播?总结:1.声音可以在____体、___体____体中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声音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三、声速阅读38页:常温下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思考题: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呢?通过上表你获得的信息是:1、2、四、回声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都会出现回声现象。1、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2、2、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3、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注意: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17m。思考:1、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回声作用:课堂检测1、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______(一样、不一样)的现象。2、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相隔不远相对放置,当敲响右边音叉后,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如把此装置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_______(一样、不一样)的现象。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固体和液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气体的振动不能产生声音B.声音传播不需要媒介物,真空也能传声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当温度不变时,不同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4.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掉时,将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5、人在岸边走动时,会惊动水下游着的鱼,这个过程中鱼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靠什么物质传播的。()A、大地和空气B、水和空气C、大地和水D、大地、水和空气6、一艘轮船用声呐装置对海底垂直发出声音,8s收到回声,已知声音在海水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此时海底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