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相交》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分类比较,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与相交,以及相交中的特殊情况——互相垂直。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简单的抽象、归纳、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写着“无始无终”可以展开的长方体,两条较长的小棒;三角板、点子纸。学情分析:通过课前检测,我们发现,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相交的现象无处不在,但由于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少,学生只对与本节有密切关系的“角”“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熟练掌握,但对平行与相交的现象还只是有初步模糊的认识,尤其是对于一些几何术语不容易透彻理解,如: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概念的学生占16.5%,能正确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学生占13.2%,而能正确理解“互相垂直”概念的学生仅占2.3%。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们识字吗?生:当然。师:好,考考你。这个字,你们都认识,不知道今天你能不能认出他来?请看:(课件1,如图:)。嗯,这是我们的祖先三千多年前使用的文字,叫甲骨文。猜一猜,是什么字?生1:目。生2:眼。师:眼睛?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准确判断他到底是不是“眼”,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断定,这个字和眼睛有关系,对吗?后来啊,这个字的形状发生了一些改变,(如图:)虽然形状改变了,还有眼睛吗?再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对文字进行了修改,它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如图:)。还有眼睛吗?没有眼,但是有目,目也是眼睛。这种字体写起来很麻烦,当时的人们就发明了一种新的字体,叫做隶书(如图:),能认出他来吗?生:面。师:写成楷书就是“面”(板书:面)这就是“面”字的演变过程,面最初表示的意思就是我们的脸庞,为什么我们祖先在造这个字的时候,鼻子嘴巴都没有要,而唯独留下眼睛呢?生:眼睛很重要。生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2、是呀,眼睛是我们观察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窗口。有一位科学家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能用好我们的眼睛,仔细观察吗?好的,咱们准备上课吧?上课。【评析:巧妙的汉字演变过程导入数学学习,这是一种新奇的尝试。当数学摆脱单调枯燥、机械冷漠的外表,而以这样鲜活动人的情感浸润孩子们生命的时候她在孩子们心中也一定种下了景仰文字、热爱文化的种子。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也是文化中的一种。孩子们爱数学、爱一切不正是对我们彰显生命性的最大回报吗?】教学过程:一、认识同一平面。1、同学们,刚才我们讲到了面,观察一下,在你的面前都有哪些物体的面?黑板面、桌面、作业本面……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平平的),像这样的面叫平面。(板书:平)2、(出示四个面上分别写有“无”“始”“无”“终”的长方体)这个面是平面吗?这个呢?这个,这个呢?你发现了什么?(“无始无终”)。如果不转动你能同时看到这四个字吗?为什么?(这四个字写在了“不同的平面上”,)你的观察力可真强。那如果是这样呢?(打开长方体盒子)这四个字就在(同一平面上)(板书:同一)【评析: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本节课的开篇设计把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到观察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发现、思考,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兴趣。】二、学习新知(一)认识相交。1、谁知道这个“无始无终”描述了上节课我们学的哪种图形的特征?(直线)真厉害,一猜即中。直线无线长,那怎么能画出来呢?(只画其中的一部分)2、如果老师请你在作业纸上画两条直线(贴“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贴“位置关系”)可能是怎样的呢?想一想。想好了吗?好,用黑色的水彩笔画出来吧,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