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舞者壮美的乐章——《天鹅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主要记叙了在一个寒潮突然降临,冰封湖面的春天,一只老天鹅用身体破冰并带动天鹅群集体破冰的感人壮举,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伟力和生存智慧的赞颂。读过以后,给读者留下的除了感动、震撼,更多的是多了对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姿态和生命意义的思索。本课主要抓住两个镜头特写:第一个镜头是写老天鹅单独破冰;此镜头突出老天鹅的英勇无畏。第二个镜头是写天鹅群集体破冰。这个镜头主要表现天鹅的团结协作精神。两个特写镜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典范、精神领袖,没有前者的精神感召,便没有后者天鹅群的纷纷响应。后者是前者的生活群体和坚强后盾,正是有了这样的英勇无畏的团体,才培养出了如此英勇的“破冰勇士”。二者互为影响,缺一不可。否则便不会有这个感人至深、令人回肠荡气的的故事。这两部分理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老天鹅单独破冰的英勇形象和天鹅群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这仅仅是表象,文本所表现的老天鹅和天鹅群的内在品质,以及文中所包蕴的对生命伟力和生存智慧等人文性的目标达成,则需要引领学生认真品读“单独破冰”和“群体破冰”两个感人场面来实现这里所说的人文性目标只是相对而言,因为它们的达成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工具性”解读,离不开对文本字词句段篇的揣摩体会。这也正是本节课重点所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对老天鹅单独破冰和天鹅群集体破冰两个镜头的品读,感悟老天鹅的顽强和天鹅群的齐心协力。3.学习课文“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写法4.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培养学生的爱鸟情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教学重点:精读单独破冰和集体破冰场面,感悟老天鹅的顽强和天鹅群的齐心协力。教学难点:认识课文“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分层扩写文题,明了文题特点(一)游戏,扩写课题:(课件出示)1.天鹅()的故事2.天鹅()()的故事3.老天鹅带领()()()的故事试着扩写课题,分别在1、2、3题的括号里加上一个、两个、三个词。(二)以上三个扩写之后再作为文题合适吗?为什么?让学生认识文题的特征。(师在适当的时机点明文题应该简洁明了,富有吸引力,有想象的余地)预设:让学生扩写课题,三题分别用、一个、两个、三个词语扩充,学生在体会扩写趣味的同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回顾,正所谓温故知新。而让学生将扩写后的课题与原课题进行比较,则让学生学会如何拟题,体现阅读与习作的紧密联系过渡: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寒潮突然降临的春天,就在这冰封的湖面上,上演的动人故事吧。二、探究初次叫声内涵,走进天鹅内心初读课文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天鹅的叫声很特别,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中一共写了几次天鹅的叫声,分别在什么地方?找找看。(课文中一共有三次天鹅的叫声,第一次“克噜——克哩”,在第三自然段;第二次“克噜——克哩——克哩”,在第七自然段;第三次“克噜——克哩——克哩”,在第八自然段。)(出示课件:天鹅的三次叫声)1.每一次叫声都表达了天鹅不同的心声,天鹅究竟想说什么?默读3-4自然段,思考天鹅的第一次叫声的含义。2.文中写到的第一次叫声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3.这叫声包含什么意思?就是在说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课件出示图片)预设:文中提到的三次叫声分别在故事的开始、高潮、结束。作者这样安排三次叫声颇具匠心。每次叫声,处境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学生明白第一次叫声的处境从文中“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就可以看出来。进而让学生通过翻译叫声来揣摩这时天鹅的内心,自然会体会到天鹅们饥寒交迫的处境下焦急的心理状态。这叫声分明就是无奈、惊慌、企盼的呼声。学生通过与天鹅的对话会逐渐感悟到这些。三、聚焦单独破冰镜头,感悟老天鹅形象1.就在这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情况。课件出示: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