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七年级上语文拓展性课程《古代民间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古文、积累实词、涵泳品味,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简单著名的民间故事,对民间故事有初步的认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实词,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难点:感受中国古代神话中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脚踏实地、聪明睿智等情感的赞扬三、教学准备:神话视频、PPT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欣赏:杭州G20峰会演出《最忆是杭州》中的片段《最美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们浙江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她家喻户晓,《十八相送》这个越剧片段也被全国人民所熟识。在杭州西湖,还有一个爱情故事被大家津津乐道,这就是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他们都属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二)走进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文学味最足的部分,一些民间故事经过历代人的丰富加工,成为文学精品,至今仍然活在民间口头文学欣赏之中,有相当一部分走上了戏剧、舞蹈等艺术舞台。1.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与青蛇》、《梁山伯与祝英台》2.品《牛郎织女》悟文化《牛郎织女》故事的演变(1)干宝《搜神记》“毛衣女”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知不是鸟。匍匐去,得其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之,知衣在积稻下,取之,衣而飞去,后复迎以三女,女亦得飞去。文言字词:皆衣毛衣衣:即往就诸鸟就:其母后使女问之使:翻译句子:匍匐去,得其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2)唐代《搜神记田昆仑》,故事已经相当曲折,长达两千多字,增加了天女变飞鸟、飞鸟变美女入池洗浴的情节,男子名为田昆仑。(3)《天牛郎配夫妻》,它结合两兄弟分家弟弟受盘剥,织女与牛郎夫妻情深等情节。使故事具有人文主义色彩,七夕成为节日,鹊桥成为玉成有情人的别称。从前有家人家,弟兄俩,哥哥有老婆了,弟弟还没老婆。弟弟整天干活,早起喝酸粥,晌午吃酸捞饭酸粥、酸捞饭,都是糜子米发酵以后煮成的,有酸味,内蒙一带的人喜食。他一不在,他哥嫂净吃好的。这天,弟弟耕地耕到半前晌了,老牛给他说了话啦:“牛郎,你不回家吃好的去?”“嘿,我这样早回去,人家骂呀!”“哎,你想回就回吧。”“怎回呢?”老牛说:“那不是,南地顶头有块大石头,咱们耕地耕到那里,把铧子打了,就齐回呗。”说话就耕到大石头跟前了。老牛一跑,牛郎往前一跟又往后一拽,“嘣”的声把个铧子撞烂了。这就回呀。他嫂子锅里刚煮上扁食,转眼见他回来了,慌忙喊道:“兄弟,快来吃吧,我正想打发人叫你去呢!”他哥问:“你讫(nóng),记音,意思是这样。早回来做什?”他说:“把铧子打啦。”他哥没吭声。他就饱饱吃了一顿。第二天他又耕地去了。快晌午啦,老牛说:“牛郎,晌午人家吃包子哩。”“今个我不回去了。”“不怕,回吧!”“怎回呢?”老牛说:“那不是,地北头有块大石头,咱们耕地耕到那里,把犁打了,就齐回呗。”说话就耕到大石头跟前了,老牛一跑,牛郎往前一跟又往后一拽,“嘭”的声把个犁打了。这就又回呀。他嫂见他回来了,就骂:瞭“没头鬼来的,今个又回来吃啦!”他哥问:“你早回来做什?”他说:“我把犁打啦。”他哥气得“哼”一声,说:“就像这样,昨个坏铧,今个坏犁,你就甭耕地啦!明个另另,内蒙方言,分家另过的意思吧。”还是包子蒸好端上来啦,牛郎没吭声,又饱饱吃了一顿。第三天他又耕地去了。快晌午啦,老牛说:“牛郎,今个人家吃油糕哩,你不回家吃去?”牛郎说:“今个我不早回了,昨个人家就要往外另我呀!”“不怕,”老牛说,“回吧,你回去人家要往外另你,不回人家也要往外另你。”“怎回去呢?”“走,咱们到南面大石头上扯犁辕去!”说话又来到大石头跟前了,老牛一跑,牛郎往前一跟又往后一退,“咯嚓”一声,把犁辕扯了。老牛安顿牛郎:“你割上些葛儿蔓葛儿蔓,草名。也叫野牵牛、酒盅盅花、打碗碗花。抱着,回家丢到我跟前,我不吃;你吃罢饭出来就望着我说:老牛不吃那葛儿蔓,我也不吃那酸捞饭;老牛爱吃那芦根草,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