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12课《好吃的水果》教学设计美术:杨书娜2014.11.27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水果的颜色、外形特点以及被赋予的传统寓意。能够运用夸张的手法,大胆表现出学生吃水果时的动态和表情,并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表演、探究等活动,启发学生观察和表现水果的颜色、形状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吃水果时的夸张动作与表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情趣,体验创作的乐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动作、表情,大胆的表现吃水果的样子。2.教学难点:如何画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创作出生动的画面。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橘子姐姐”。以拟人化的口吻说:“我们水果可是个大家族,你们认识它们吗?”学生回答:桃子、梨、苹果、西瓜、猕猴桃、香蕉、橘子、葡萄、香蕉……(二)了解水果的造型特点,引出课题1.猜一猜。看,你还认识它们吗?(教师在黑板上上贴出三个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形状,让学生猜猜。)学生回答:绿色的大圆形是西瓜,黄色的长方形是菠萝,小个的红色心形是草莓。2.添一添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基本形的基础上进行添画,使之变成水果的样子。学生答:西瓜上有深绿色的条纹,菠萝上有交叉的网格,草莓上有芝麻状点。4.想一想咦!苹果怎么了?(课件播放吃苹果的声音,配合苹果逐渐减少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想象,引出课题《好吃的水果》(三)亲身表演感受情趣演一演提问:谁能配合声音表演一下好吃的样子?你能猜出他们吃的水果是什么口味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表演,用动作与表情表现出好吃的样子。)教师总结:表情、动作能表现出水果好吃。(四)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感受夸张,表现夸张1.局部夸张。对比欣赏两幅人物头部的图片,一张是学生作品《水果真好吃》中人物的头部,一张是正常状态下吃水果的人物头部图片。教师提问:哪张图片表现出水果更好吃?学生欣赏,发现《水果真好吃》中夸大了人物的嘴巴,因此更能表现出好吃的样子。教师提问:哪张图片更能表现出水果更还吃?小结:感受局部的夸张更能体现出好吃的样子。2.细节夸张。提问:《水果的联想》这幅学生作品是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水果好吃的?生回答:发现一长串口水体现出水果好吃和诱人的。3.动作夸张。播放课件欣赏生活中吃水果时动作夸张的图片:小朋友用手“抱”着西瓜“盯”着西瓜大口“吃”西瓜,小朋友双手“捧”着哈密瓜“扣”在脸上吃。4.联想夸张。欣赏《我爱吃水果》这幅作品。教师提问:你们发现这张作品的小作者有哪些想象?你有什么新想法吗?(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想法:我躺在水果做的床上,水果的家等。)(五)艺术实践作业要求:1.抓住水果的特征进行表现,抓住水果的外形、色彩特征进行表现。2.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吃水果的表情与动作,大胆进行绘画创作。3.构图饱满,色彩鲜艳。(教师巡视,学生参考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进行创作)(六)欣赏评价评一评,你喜欢谁的作品?哪副作品中吃水果的表情最夸张?(七)课后拓展水果不仅是小朋友的最爱,也是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在齐白石爷爷这张画中,水果还有特殊的含义呢!欣赏齐白石的作品《百世多吉》,介绍水果的吉祥寓意。(学生了解“柿”与“世”谐音、“橘”与“吉”谐音,因此,这幅作品命名为《百世多吉》,寄托了画家希望祖国平安、昌盛的美好愿望。)你们还知道哪些也有这种吉祥寓意?(苹果代表平安、桃子代表长寿、石榴代表多子多福、葡萄代表丰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