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学反思哈尔滨市友协第一小学校范春玉这学期从上班开始的第一天,我就开始认真阅读教材,琢磨该怎样教。本学期学校继续进行精导促学的研究,重点是“自学尝试”与“合作学习”。几天来一直在和学年的老师探讨怎样在课堂上开展自学尝试”与“合作学习”。开学了,走进课堂之前觉得不会上课了。第一单元的两篇主体课文都是老文章,多次讲过。但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遗憾。《海上日出》从课文内容来看,介绍了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上来看:有面——日出时海面及的美景;有点——具体介绍有云和没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从说明方法上看:有比喻、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等等,可谓多种多样。课文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生朗读。我在反复琢磨怎样才能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真正感受到这奇异壮观的景象呢?“这么美的文章一定要读,要用各种方式的读代替讲解,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这是我们集体备课时达成的共识。一节课,仅仅有读就可以了吗?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感受到海上日出的壮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呢?直到上课前,我还在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过课后,这些疑问,也找到了答案。(一)反思导课:在第一次备课时,为了节省时间我先设置了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可在仔细考虑后觉得不好:一是直接导入太突然,不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没有利用课前观察拉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不利于深入学习体会文章的写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于是,我改成了如下导语:1.这个星期“早晨追踪活动”的主角――太阳。经过几天的细心观察,小情报员们一定搜集了不少情报吧?2、同学或小组之间交换活动卡互相交流,师巡堂了解情况。然后找两名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咱班的同学可真了不起,个人都是出色的情报员!现在,老师想请情报员们侦察一下这幅图(师出示课文插图),看一看,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日出景色?跟你们见过的日出情景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看看他是怎样描绘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的。经过这样一修改,整个过程不但贴近了学生实际,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使教学环节更加流畅。(二)反思教学环节:优点:1、课堂结构设计得比较合理。先由学生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并结合句子理解了词语意思,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名不离文”的教学原则。然后进行预习交流,学习本课的写作顺序。通过自学尝试与合作学习精读课文。精读的设计我重在引导学生汇报时抓住文章内容教学生去体会感悟。晴天日出部分学生自由读,默读,我又进行了范读,这样读过之后,我请孩子们自己谈谈日出的过程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孩子们抓住“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的可爱。”这两句话来理解。有的孩子说从“使劲儿向上升”体会到太阳在不断的努力。有的孩子说从“终于”看出太阳升起的艰难过程,不付出努力是不会有成功的。有的孩子说:“太阳升起好像在催我们进步”。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时候我及时补充巴金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告诉孩子们,巴金老先生不仅仅在写太阳升起,一切景语皆情语,它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相信读过有云时日出的部分,你会有更多的感悟。于是孩子们立刻进入读书状态,陶醉在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奇异景象之中。有孩子说:“连我自己也成光亮的了”,是被日出的美景陶醉了。还有的孩子补充说:“太阳慢慢透出重围那一刻,是在告诉我们乌云遮不住太阳,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我说:“孩子们你们体会的真好,你们真会读书。是的,海上日出这伟大的奇观,确实是催人奋进,它似乎在告诫我们每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怕艰难困苦,不懈努力。”看到孩子们的生成后,我又在告诫自己,读是语文课的血肉,而思考才是语文课的灵魂。读重要,思考更重要,一定要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