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模板注:填写表格时,请您删除蓝色部分课题:《海燕》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初二学生课时2提供者彭志茹单位山阴六中一、教学目标(一)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二)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三)品味语言,并尝试通过朗读来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二、教学内容分析《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再战斗迎来黎明前景的炽烈感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形象的感染手段。因此,我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此外,《海燕》作为一首散文诗,篇幅短小,文字精粹,蕴涵丰富,学习本文对八年级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朗读、品味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很有裨益的。三、学情分析八年级28班,一共432个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人了,所以他们总是想要进一步的显示出自己的个性。但发现他们的思想还很不成熟,也不稳重。他们都很善良,也懂礼貌,见到老师也主动打招呼。另外,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但部分同学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学习不主动,懒惰、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季宗亮、郭志刚等同学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而且许多同学的学习习惯不好。我就根据他们的情况,分别进行指导,对症下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为切入点,在读中感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中,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海燕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及其象征意义。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3、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由“海燕”图片配激情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二、资源提示整体感知1、介绍自己对作者作品的了解△1、配乐朗诵,激发学1、作者背景资讯2、播放配乐朗读3、教师评价判断4、显示感知问题:(多媒体)5、学生回答,教师明确。2、学生自读全文,查字典,疏解、积累字词。3、(抽签)几位同学进行朗诵比赛4、整体感知,(1)品味文章的语言(2)海燕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课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3)文章分几个场景描写海燕的?生的朗读欲望,引发学生想象。2、采用竞赛式活动,调动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三、资源启示,合作探究1、播入“海燕”图片,背景资讯2、教师点拔引导3、教师评价判断、修正教师点评总结:寄语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养成乐读、善读的习惯,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读出情,读出美。静思并合作探究1、文本显示探究问题(多媒体)(1)联系背景,想想海燕象征什么?(2)写海鸥、海鸭、企鹅的作用是什么?(3)概括主旨2、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学生齐读描写海燕的一个片段。△1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体验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体验探索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悟)。四、课外视听、扩展迁移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郑振铎的《海燕》比较学生分组讨论成果△拓宽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对课文理解,培养阅读迁移能力七、教学评价设计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目的优(5)良(4)中(3)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能否认真专注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能否主动参与发言时声音响亮能否自由表达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能否善于合作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能否独立思考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是否敢于否定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是否欣赏自我我能在不懂时向别人请教。是否敢于请教我已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能否独立思考我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教学内容。是否富于想像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是否兴趣浓厚最欣赏哪个同学的表现呢?为什么?我还有与这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