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新尝试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法,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首先,我们把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通过强化各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并能借助多媒体技术学习新知识及新技术。”明确了教学目的,该怎样实施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在实践中摸索,比较、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愉快式教学法众所周知,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找一些软件来让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对照认识的键盘,然后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给学生安排比赛,让学生分别参与比赛,这样就很快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马上进入实际训练,在开始阶段,不要求速度,只要求准确,特别要注意学生打字时的姿势,基本键位的分部等。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音乐,力争将枯燥的训练变得形象生动一些。另外,在训练中要加强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操作。二、分解任务法由于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为此,我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先安排几分钟的英文指法训练,接着安排10分钟的画图的实践训练。在训练中注意个别提问,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教师的授课内容走。再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几个小问题,留待下次课前抢答,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三、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在讲解循环结构时,不是直接讲解语句,而是让学生完成画若干个同心圆的任务,引导他们在画圆的过程中发现并建立起循环结构程序的思想,然后再给出循环语句的用法及程序写法。对于应用软件的使用,不是单纯地讲解菜单和命令的使用,那样的话,会出现教师讲你的,学生玩我的现象,导致授课效率很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可以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例如,在学习软件word的使用中,先让学生看一篇文章,告诉他们:你也可以在你的电脑中输入这篇文章。讲解怎样完成文章的输入,怎样修改,怎么打印输出,马上让大家试一试,再比一比,看谁打的又快又准确,好奇心促使学生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练、比、很快一节课就过去了。只要选择合适的任务作为驱动,教学效果是很显著的。四、分层施教,适时奖励法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孩子,实施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以每一个学生的现有水平为起点制定不同的目标,对程度高的同学设立较高的标准,而对程度差的同学,则降低标准要求,指导他们单项训练。强调不管是谁,只要能达到目标,次次有进步就给予一定的肯定。对于进步较大的同学,适时给予在机房开放时间内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在多数同学都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五、思维能力训练法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优化、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重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