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教学形式新授课教师吴洁慧单位环市西路小学课题名称圆锥的体积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点、线、面、体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获得了转化、对应、比较等数学思想。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明确圆柱体积的推导方法。在教学几何体这部分内容时学生的参与意识会比较强的,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在实际应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时忽略了乘以三分之一。所以我首先组织学生实验,观察、合作、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联想和猜测、小组实验、合作探究、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样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向学生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情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强去“广场超市”的冷饮专柜买冰淇淋,圆锥形的冰淇淋标价是0.8元,圆柱形的标价2元。于是,他们两个为买哪一种形状的冰淇淋争执起来。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到底买哪种形状的冰淇淋更合算吗?2、圆锥实物,揭示课题①师出示一筒沙,将这筒沙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猜想后教师演示)②在这堂课上,你希望学到哪些知识呢?③揭题:圆锥的体积(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猜想(1)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②说说你的看法。圆锥与圆柱是等底等高的。(用实物演示)2、实验探索,发现规律(1)小组讨论填写材料单,领取材料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2)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方法发现结果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第三次实验结论(3)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4)交流,得出结论:结论1: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结论3: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结论4: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结论5: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5)参与处理信息。围绕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师:我们先来看得出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说说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突出⑴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2)圆锥和圆柱不是即等底又等高的)。师:总结,得出什么样的结论?(1):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2):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师总结并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3、启发引导推导公式师:对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你能否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呢?师生共同归纳圆锥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底面积×高V=sh圆锥体积=×底面积×高V=sh(重点理解:等底等高)4、简单应用尝试解答老师事先量得一个圆锥形冰淇淋,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三)巩固练习,运用拓展1、基本练习计算同学们合作测量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