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无声的教育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到今,人们赋予教师太多的赞美、太多的期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常常在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该如何去做,才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才无愧于孩子们那纯洁的心灵?这些年来,我深深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爱!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尽管我们很不愿意针对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提及“差生”、“后进生”这样的字眼,但我们确实也回避不了这类学生的存在。虽然这类学生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是很少的一部分,但他们经常表现出的对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作用以及“反社会”倾向是不可低估的。既然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存在,我们更不能排斥他们,那么我们就必须寻找有效的教育转化他们的对策。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双慧眼,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更要有一颗匠心,抓准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有力动因。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是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教师都把学生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女,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多么快乐,我们的校园生活又是多么美好。古人说:“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懂得要去关心爱护学生,就必须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情感动向,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当然,教师爱学生也要讲究方法。教育是一门艺术,面对个性各异、千人千面的学生,我们要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在课间、课外活动时间,我们可以深入到学生之中,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孩子们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你当成他们的朋友,而不再是高高在上、让他们敬畏的老师,学习的动力也会更足。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克服主观上的“晕轮效应”(即好生一切都好、差生一切都差),用我们敏锐而友善的目光、独到而缜密的思考、真诚而无私的爱心去善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