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识字教学于精彩-------识字教学反思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我觉得责任重大。我认为要还识字教学于精彩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期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一、以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唤起学生识字兴趣教师运用导语、谜语、故事、图片等导入新课,激情引趣,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形象感知的目的,强化学生的有意识记能力。在教《识字2》一课时,我采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聪明的一休”激情导入,学生的情绪被激发,产生了学习欲望。在自主识字环节后,我又创设生动有趣的识字情境--“找朋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强化对生字的感知与识记。这一阶段,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字形,在自我介绍中了解字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其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协调同步发展。二、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识字,以培养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儿童主体,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自主发展的个体。尊重儿童主体,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儿童主体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考虑。按照相似论的理念,儿童先识哪些字,后识哪些字,达到什么要求,不是单从教师的主观想像考虑,也不是单从汉字的字表考虑,而是要从儿童主体的实际生活环境的需要和可能来安排,从他们的兴趣特点来考虑。有些字,乍一看笔画很多、难学,但儿童天天见,容易认得;有些字,可能笔画较少,结构简单,但离儿童生活远,认识和记忆就很难。从儿童主体来说,他们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有双手,特别是有聪明的脑袋。从汉字自身的“特点”、“优势”来说,也为他们提供了能够识字的条件。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教师、家长做些适当引导,儿童完全能够自己识字。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开放的识字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儿童识字不应该也不需要仅仅限于、依赖于成人(包括教师、家长)的口授、灌输,不应该也不需要仅仅限于、依赖于语文课本、学校的教室、幼儿园的活动室。我们可以引导儿童认识自己的名字,小伙伴的名字,在交往中识字;可以引导儿童熟悉学校环境,在感受校园文化中识字;可以引导儿童走出校门,到社区,到街道,到田野,在熟悉周围环境中识字;还可以利用一套“轻轻松松认汉字”卡片来识字:“图形符号认字”、“联想认字”、“情境认字”、“影视广告认字”、“形象认字”、“字根认字”等等。其目的,是把这些方法作为一串钥匙,诱导儿童分别从几种途径中去主动识字,变无意识为有意识,进而又把有意识变为无意识。如儿童在学习了广告认字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动手,收集广告,剪剪贴贴,看看认认,动手动脑,其价值是远远超过认字的。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当我们不在以长者自居,俯下身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探索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之广阔,潜能之无边。只有相信他们,为他们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相信孩子们会更主动学习,更好的发展。王燕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