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热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分析下一题【分析】在这里“春夜”是时间背景,字面意思是春天的夜里,但不是一般的春夜,而是撩人情思的时刻,这是对客居他乡之人而言的。“洛城”是地点,透露出作者客居洛城。“春夜”“洛城”,已隐约透露出作者的相思之愁,但是否真正是乡愁,还要看后面的“闻笛”,看笛声是什么样的曲调,引发了作者的何种感情,只有了解到这一点,才能下定论。因为有句诗是这样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折杨柳之曲,令边塞之人起了相思。那么李白又听到了什么,这便是他生发何种感情的关键。返回【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返回同意“关键”之说。因为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返回●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蓦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思乡怀人类诗按抒情主人公可分哪些类别?明确:羁旅愁思闺中怀人征人思乡思乡诗句举例古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写诗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触景伤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因梦寄情感时生情常见思乡怀人类诗歌意象:月亮鸿雁书信夕阳羌笛烟波云梅花【课堂反馈】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圞(luán):圆。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下一题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到家,一家团聚——昔相望,身在天涯——今今昔对比羁旅愁思分析:答题常用语:漂泊、流离、客居他乡、浪迹天涯孤寂、凄凉、愁苦、无奈、惆怅、思乡、思亲、渴望一家团聚【参考答案】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如何组织答案呢?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以便明确答题方向。返回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分析:词语的本身含义:不止一次(浪迹天涯)词语蕴含的情感:愁苦、无奈【参考答案】“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小结: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返回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是否违反了题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分析: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怨愁懊悔兴致勃勃铺垫欲抑先扬【参考答案】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知愁”,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为后面写懊悔和怨情作铺垫。小结:熟知技巧,明确艺术特色。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参考答案)(2)整首诗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总结【答案】(1)实景:白雪、胡天、牧马、明月、羌笛、戍楼;虚景:梅花、关山。返回【分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答案】(2)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现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小结: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返回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