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亲家庭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湖州市聋哑学校姚国英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离婚率逐渐升高,在一个离异的家庭里受心理创伤最大的便是孩子,因而对单亲家庭学生,尤其是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力图针对单亲家庭聋生学生的心理要求,重视发挥教师自身的力量以及集体的力量,重视耳聋学生的家长工作等途径,切实加强单亲家庭耳聋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关键词单亲家庭聋生心理健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家庭离异问题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急剧上升。在我们学校,目前单亲家庭学生人数已占学生总人数的5%,比前年增长了2%。由此看来,家庭离异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一个值得研究和思索的问题。在社会离婚率逐渐升高的同时,一种特殊的家庭模式——单亲家庭,正悄然进入社会。众所周知,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家庭环境,而在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又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对那些听觉障碍的耳聋学生来说,家庭生活的突变给他们的情感世界蒙上了阴影,甚至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面对着一群特殊群体之中的特殊群体,如何加强单亲家庭耳聋学生的思想教育迫在眉睫。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担当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义务,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营造适合他们成长的心理和学习氛围,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一、针对单亲家庭耳聋学生的心理要求,坚持知、情、意、行并重的原则1.教师要重视对单亲家庭耳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单亲家庭中,往往由于家庭气氛的沉闷紧张,给孩子带来了很多不良的情绪体验。有些学生一提起父母离异,脸上不免流露出一丝的苦闷与焦急。由于缺乏正常家庭那种来自父母的关爱,孩子的心理必然会产生一种偏差:有的偏制激、任性,有的孤僻、胆怯,还有的自卑、自弃等等。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单亲家庭耳聋学生心理教育的研究深入分析和研究它们的心理特点,从而为探索教育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更好地把握单亲家庭耳聋学生的思想动态,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建立相关的档案,以便对他们进行一些连续性的跟踪教育。同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心理咨询诊所”或“爱心驿站”,帮助那些单亲家庭的耳聋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2.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去填补单亲家庭耳聋学生情感世界的空白婚姻破裂,导致一些家长往往把个人的恩恩怨怨无端地强加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将自己心中的苦闷进行发泄,使孩子那颗稚嫩的新遭受了极大的损伤,有的学生甚至过早地承担着沉重的心理负荷。这种生活环境使孩子焦虑不安、情感脆弱,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可以说是失去了坚实的、温暖的臂膀,就像一叶孤舟在大风大浪中艰难地航行。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要格外地尊重和关心他们,用爱心去维持他们的心理平衡。特别是班主任要从细微处入手,呵护和扶植这些学生,做到“走近、了解他们,关心、体贴他们,尊重、信任他们”,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敞开心扉,道出内心的忧伤与烦恼,从而引导他们走出逆境,勇敢地面对现实,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二、用集体的力量去改变单亲家庭耳聋学生的不良习惯,使他们获得心理上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单亲家庭的耳聋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生活最经常、最直接的环境就是班集体,因此集体教育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1.用集体的力量加强单亲家庭耳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父母婚姻的动荡,使单亲家庭耳聋学生心理所受的创伤不容置疑同时也严重地干扰了他们正常的心理发展。然而一个好的班集体,积极向上的班风具有渗透心灵的力量,容易为单亲家庭学生感知、接受和模仿,因此班级中所形成的正确舆论能够使单亲家庭的学生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特别是班主任的耐心疏导和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有利于稳定和调整好他们的心态并促使其健康发展。如我班的小冯,父母都是聋哑人,而且已离异,特殊的家庭,父母的离异使她过早地失去家庭的温暖,平日她性情暴躁、纪律涣散、欺上瞒下。面对这样的学生,若放任不管,她将就此下滑,后果不堪设想;若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