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配套练习一、阅读“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秦王朝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楚国人民有强烈的反抗意愿。2、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1)丹书帛“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2)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5、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②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6、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二、阅读第三自然段:1.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①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②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2、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3、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故、诈。三、真题演练:(一)[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选自《陈涉世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_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_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B、广故数言欲亡野芳发而幽香既克,公问其故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扶苏以数谏故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以物喜3.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家破人亡B.亡命之徒C.唇亡齿寒D.生死存亡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文: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5.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甲][乙]6.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3分)答:二1.(4分)①估计②倡导③帮助、协助、辅佐等④冒充、假托、假装等(每个词1分)2.(3分)D3.(2分)B4.(4分)①扶苏因为屡次劝戒(应为“谏”字,估计是字打错了)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以”、“数”、“将”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0.5分)②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翻译不正确,整个句子没有翻译出反问语气的分别扣0.5分)5.(2分)【甲】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