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课堂纪实及反思城子河区树英小学王宏菲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情感。2、在认识黄河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有侧重地介绍黄河的方法,和在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2、学习本文对景物的描写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黄河的视频2、展示学生对黄河资料的搜集二、初读感知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课文几次描写了黄河,同时指出详写和略写。三、深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1生自读第一、二自然段,画出前两次对黄河描写的相关内容。2指生读作者第一次看到黄河是什么样的。3、说说第二次看到黄河的感受。4。出示:黄河泄洪的视频,指生说说对黄河的感受。(二)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1、自读段落,找一找,课文从哪几个角度来写黄河的,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并学生来说说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方法3、提出问题:这是对黄河水什么的描写?(颜色)4、师:是的,作者远望黄河就是抓住黄河水颜色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气势,接着,作者仰望黄河俯视黄河又感受到黄河怎样的气势呢?(出示:句子)5、理解词语:巉岩壁立、万仞摩天6、指导学生读出轰鸣的气势7、引导学生浏览课文中描写俯视黄河的段落,并找出能概括黄河气势的两个词(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指导学生朗读8、师生合作读:(四)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1、出示学习提纲,2、生带着问题小组学习。3、指生读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对在飞机上看到的景象的描写。4、在文中找出此时对黄河的描写。5、引导学生齐读:出示:我想。。。。。6、指生读出文中描写黄河神奇风采的句子。7、理解:排挞岩谷,感受黄河的气势8、文中是怎么样来描写作者的惊叹的。(指生读:)9、在文中找出作者对祖国的赞美,有感情读出来。四、整理、总结1理解作者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做题目的目的。(显示了文章的主题基调)2、本文借对黄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师总结:作家刘白羽在文中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不断变换观察视角,呈现黄河在不同的角度下的不同风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黄河的雄伟神姿令“我”震撼,令“我”惊讶,是辽阔无垠的西北高原的土地孕育了这样一条雄伟而美丽的河流。让我们赞美黄河,我赞美苍莽的母亲大地,赞美我们的祖国!五、板书设计9黄河之水天上来远望雄伟壮观仰望赞美黄河俯视赞美祖国神奇风采《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的一篇散文。本文描写了作者在刘家峡和在飞机上看黄河的不同感受,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神奇风采。整篇课文激荡着一股磅礴的气势,要想使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到黄河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就必须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然后通过朗读将画面表现出来加深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况且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性的语言较多,适合采取“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时,我努力体现拓展阅读课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自读、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汇报、相互补充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利用互联网下载黄河的视频,通过这段视频创设情景,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黄河的气势雄伟与汹涌澎湃,将黄河的第一印象深深的刻入脑海。对于我们小学的孩子来说,根本没有人亲眼看见过黄河,如果只靠文本来理解自然显得比较抽象。然后,再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读中品味感情,学生心灵就会受到课文内涵的感染和熏陶。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采用了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课文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将以往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自主的“学”,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