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学习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学习重点及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学习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学习过程】A、自主学习一、全球性生态环境伺题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_________性,需要全人类的________与_________。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____________变化、__________短缺、________破坏、______、_______的荒漠化、海洋___________和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3.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极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平面______________等。4.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辐射增强,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生物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物种的____________,也有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3.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________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___________价值;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_______价值。4.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________________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5.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三、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2.人类只是“地球村”中的成员之一,人类只有深刻认识自己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联、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一、1.全球;关注;合作2.气候;水资源;臭氧层;酸雨;土地;污染;锐减3.C02;上升4.氟利昂;紫外线二、1.植物;动物;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2.进化;形成;绝灭3.潜在;间接;直接4.易地;生态系统;物种5.人与生态环境;立法;执法三、l.未来几代人;自然;经济;社会2.依存;制约;协调;平衡B、知识点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潜在价值:即未知的、潜在的价值。(2)间接价值:即生态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的价值。(3)直接价值:即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价值。【例题讲解】例1、下列做法中与可持续发展观不相符合的是()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不牺牲未来几代人的需要,即在不破坏环境、不影响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来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因此,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应采伐量小于或等于生长量;农业生产中,应从土壤中吸收多少矿质元素就必须补充多少矿质元素,土壤才不会越来越贫瘠。人工鱼塘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