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价格和行程问题主备人:卢晓萌课时:26教学目标: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的实际含义。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单价、速度等概念,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构建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慨念。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过物吗?你们乘过车吗?你们可知道在购物、行路这些事情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呢!板书课题出示例4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2)出示发票:师:你能从这张发票中看出光明小学的购物情况吗?①认识理解“单价”。师:看来发票里包含了许多的数学知识。你知道发票中的“单价”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单价)师:是的,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师:发票中的2000元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总价)②说一说,算一算。出示问题:橙汁每瓶4元,一箱12瓶共多少元?每箱橙汁40元,200元可以买这样的几箱?200元可以买5箱橙汁,每箱橙汁多少元?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为(),算式()。2.认识速度、时间、路程,概括“速度×时间=路程出示例51: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钱。生2: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算共花的钱数。学生分别从数量栏、单价栏、金额栏、货物名称栏了解购物结果。每件商品的价格就是它的单价,学生介绍学习用品类、服饰类、食品类的物品单价学生独立练习生汇报、交流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联系实际,认识速度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物体的速度。(课件出示)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8米/时。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我们把这样,每小时或每分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观察表示速度的单位,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读作4千米每时。4千米/时表示什么吗?3、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那么怎样求速度?4、理解单位时间,理解速度的意义。5、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解决下面的问题。甲乙两地有240千米,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①60×4表示什么?②240÷4表示什么?③240÷60表示什么?③240÷60表示什么?②240÷4表示什么?③240÷60表示什么?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为()。生1:都是已知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生2: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算共行了多少千米。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24千米/时表示人1小时大约走4千米。写出并读出蜗牛、声音传播、光传播的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在单位时间里行驶的路程就叫速度。已知()和(),求()。数量关系式为()。板书设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