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常生转化材料案例描述:小超,男,小学四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头总往后转,手脚很少闲着,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字迹潦草,多数时候是应付了事。评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每一健康的小学生都应该养成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的进步。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采取措施:1、对于好动、经常违犯纪律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所以我从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他好动行为。抓住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该生看到自己身上也有闪光点,也有潜在的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2、纠正中要坚持及时鼓励,积极强化,上课时,多注意他,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感觉到自己一动老师就看见了。并且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他一听到表扬,精力就集中起来,学习起来也带劲了,。3、引导他逐步扩大与人和睦相处的范围。要在孩子的意识中养成“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观念,在与同学玩耍时要友好相待,要关心同学,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效果经过半年的努力,许永超现在进步很大,作业很少不完成,好动不听讲的习惯也改了很多,同学们也不在排斥他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偶尔无意中还是会做一些小动作,相信再经过一个学期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好孩子。记转化偏常生的“情感效应”教育理论言:偏常生和优秀生是相比较而言的(相对而不是绝对),偏常生通常是那些在品行或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暂时而不是永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偏常生(特别是品行方面)若引导转化不当往往对班级的上课和管理带来不少的麻烦,从而成为“班级的害群之马”。教育理论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相信“诚心所至,金石为开”。下面根据教育教学中转化偏常生的体会,谈一下转化偏常生中的“情感效应”的作用。一、尊重尊重每一个偏常生,树立他们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己没有被老师遗忘,老师同样重视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学好的“情感效应”。教育教学中,对每一个偏常生和其余同学一样重视,甚至“偏爱”他们,尊重并尽力重用他们,使他们树立信心。如在班主任工作中,尽力选择一些“偏常生”担任班里工作、班干部、科代表等,课堂上回答问题别遗忘了他们,使他们产生自己同样受重用,只要努力同样能做好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二、理想教育适时对偏常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树立读书并学做人的求学理念。使学生产生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必须努力学习和学做人的“情感效应”。对偏常生,必须适时对他们进行理想和前途教育,充分认识到学校求学的学知识和学做人的两重任务,为了自己在以后的事业征途中能得心应手,在校就必须学到应有的知识和做人的本领,才能施展才华,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使他们产生为了自己的“情感效应”。三、发现闪光点发现欣赏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发挥优势动力,产生自己亦有能力学好各种本领的“情感效应”。偏常生不是什么都“偏”总有“闪光的地方”,教育者应善用自己的慧眼,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其成为“千里马”,让其感受“伯乐”的重视与欣赏,并引导他们在学习和其他方面只要有“闪光”面的干劲和勇气就一定可学好,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认识自身价值和能量,产生自己也有优势,只要勤奋同样有能学好各种本领的“情感效应”。自己一定不要辜负师长的期望,努力学习和学做人。四、动之以情在微笑、平等的气氛中和偏常生交朋友,使他们产生不努力学好对不起老师的情感效应,对偏常生,教育者必须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上下功夫。同时,从拉家常开始和学生拉近距离,从关怀交心的角度,在微笑中平等中和学生交朋友说明老师与学生是有缘分的,老师一定想学生学好,学生亦一定想自己学好,目标是一致的。老师希望“生于蓝,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