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浅谈幼小衔接中的父母心理建设问题二十五小颜凯开近来看到很多介绍幼小衔接时该怎么做的经验论文,只觉百家之言,泱泱大全。而我那一点微末经验简直不值一谈,只好退而求其次,浅谈一下幼小衔接中的父母心理建设问题。“每个有问题的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个教育方式有问题的父亲(母亲)。”孩子上小学了,要衔接的不光是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还有父母的心理和行为。关于这方面,我认为关键是让父母学会“放下”。一、放下幻想最近播放的奥妙洗衣液广告中,姚晨看着才刚开始学习自己吃饭的宝宝,脑子里就已经想象着宝宝将来成就非凡的样子。这个广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母们在孩子入学前的望子成龙心态。可是,很多父母都会在孩子刚入学一个月后对孩子的表现感到大为失望,对孩子的期待跌落谷底。这样一来,孩子发现,在幼儿园里,常常得到夸奖,父母看着自己时常常温柔而喜悦;一上小学,常常受到责骂,父母看着自己时常常不耐烦而且焦躁。两相一对比,孩子自然会怀念幼儿园的生活,以致产生厌学情绪,天天哭闹着不肯上学。所以,在孩子上小学时,父母首先要放下“自家的孩子最聪明、最乖巧”的想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普通人”的现实。如此,才能以平和、积极的心态,陪伴、帮助孩子度过一年级这个充满各种未知、各种困难、各种挫折的艰难历程,适应学习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放下偏见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有擅长做的事与无法做到的事。打个比方吧,小猴子擅长爬树,但跑得不快,也不会游泳;小鸭子擅长游泳,但在陆地上举步维艰,更不会爬树;小豹子跑得快,也会爬树,但一落水必淹死。如果说有人强迫着小猴子,小豹子,小鸭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要它们比赛跑步!这十分荒唐可笑吧?同样的道理,有的孩子擅长学数学,画画漂亮,但记不住英语单词,语文成绩也不好;有的孩子语文英语学得好,唱歌跳舞样样行,但最怕做数学题;有的孩子语数英都学得很好,但是体育成绩却很差……其实每个孩子在他擅长的方面都很出色,可是很多父母却总是拿自家孩子不擅长,做不到的事,与别人家的孩子最擅长做的事去比较,然后强迫孩子去追赶,去比赛。孩子追不上、做不到时,就认为孩子很笨、很没用。如此,孩子在父母连续不断的否定之下就会逐渐失去自信,以为自己真的是一个百无一用的废人,最后连本来擅长做的事也做不好了。因此,父母应该放下“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好孩子。”的偏见,从新的角度观察孩子,发掘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自我。那么,也许孩子在满怀自信的驱使下,会尝试去做一些自己原来不擅长的事,然后越做越好,超出父母对他的期待!三、放下焦虑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上小学后,刚开始时测验成绩不好,就开始焦虑。然后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而这个忧虑本身,不断地给孩子传递负面的否定的信息,就会毁掉孩子的自信与未来。父母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长期的,宏观的计划。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会怎么发展,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就缺少了一份确信。没有确信,就会慌张。所以,父母们应该放下焦虑,多看各方面的育儿文章、书籍,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与孩子共同成长,发现孩子的兴趣与能力所在,确立孩子将来的基本发展方向。孩子的起跑线其实是在父母的肩上,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永远不会和别人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总而言之,要让父母们放下幻想,放下偏见,放下焦虑,重新发现孩子,从心发现孩子。做好幼小衔接中的父母心理建设,才能协助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生活过渡进入小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