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10月10日教案序号:17课题: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峙的单一格局被打破,中国近代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局部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日军不断发动新的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事,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最终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课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讲述了三个子目:“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出现危险的开端;“不朽的民族战歌”充分表现了中国各界民众的强烈责任感;“西安事变”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揭开了抗日救亡的新篇章。2、学情:“九一八”刚刚过去,利用这节课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对72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日本侵华事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让学生记住历史,借鉴历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杰出的音乐代表作品,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主题。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教学重点:了解30年代日军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对比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教学创意:1.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2.通过《九一八小调》和《义勇军进行曲》,了解东北三省沦亡的原因和抗日救亡的呼声。3、围绕“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展开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课后记: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3分钟)导入新课:首先,介绍“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国内形式。其次,介绍“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的动态。【讲授新课】:(27分钟)一、九一八事变:通过本目学习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四个内容,并能够形成正确对待历史事实的历史观:1、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九一八事变”这一历史事实,并认识到它是日军精心策划、有目的的一次侵略活动。利用时事新闻导入本目。引用材料:辽沈晚报讯(9月18日)沈阳市以后在每年的9月18日晚10时20分,全市鸣响警报三分钟,沈阳电视台、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将中断正常节目,电视、广播分别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画面及警报声。全市所有寻呼台这一时刻在汉字寻呼机上发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汉字信息。届时,全市行驶车辆也将停车鸣笛三分钟。通过上述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而认识“九一八事变”。①为什么沈阳市决定在每年的“9月18号”鸣响警报三分钟?历史上的这一天发生过什么事件?②“九一八事变”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事件?③日本发动的这场“九一八事变”是偶然的吗?它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2、掌握“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态度——蒋介石提出“不抵抗政策”。能够认识“不抵抗政策”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出示材料,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的态度、政策。并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政策出台?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后中央处理。”引自‘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讨论:①通过这段材料可以知道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什么政策?②为什么会采取不抵抗政策?③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什么后果?3、掌握“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扩张。出示:《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让学生认识: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4、了解东三省沦亡后,东北人民的反抗。以学...